非虚构:真实的深刻性 唐颖对话王雪瑛

      5月7日下午两点,小说家唐颖与评论家王雪瑛做客读书会,唐颖为何选择非虚构的方式来呈现自己的异乡陪读生活?虚构与非虚构的方法有何异同?在美国,父母和孩子同为异乡人 ……
时间:2016年5月7日(周六)下午 14:00
嘉宾:唐颖、王雪瑛
地点:思南文学之家

嘉宾介绍



唐颖, 1982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1986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来去何匆匆》,长篇小说《美国来的妻子》获全国城市报刊连载作品一等奖。
加油,小子:美国高中陪读笔记
既是对中美教育、少年成长之对比反思,也是少年留学生家长必备的文化预习……
王雪瑛,评论家,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上海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第九届全国文代会代表、上海报业集团高级编辑。2014年5月获得全国第六届冰心散文优秀作品奖。著有《访问迷宫》《淑女的光芒》等作品集。

文字实录



非虚构:真实的深刻性 唐颖对话王雪瑛


  5月7日下午两点,小说家唐颖与评论家王雪瑛做客读书会,唐颖为何选择非虚构的方式来呈现自己的异乡陪读生活?虚构与非虚构的方法有何异同?在美国,父母和孩子同为异乡人,如何在陌生的文化环境下共同成长详情

  异乡并非“避难所”

  一个女孩子冰天雪地里在教堂前举着牌子,抗议歧视同性恋,拒绝人工流产,开车过去才发现是自己的女儿,他惊呆了。“他”是唐颖在美国的华人朋友,这个故事也是唐颖决定开始非虚构创作的缘起。唐颖坦言,带孩子离开中国,最初是一种逃避。但是来到美国后,她发现自己面临了更大的挑战。如何了解美国文化,如何融入美国社会,如何引导孩子融入学校生活,这一切都亟待解决。从中国到美国,父母与孩子同为异乡人,作为一个整体,在陌生的环境里,他们毫无根基,会与外界产生很多冲突。比如美国是一个法律社会,很多法律对于华人来说,很陌生。这种无知有时候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给家庭带来沉重影响。


  另一方面,因为年龄、教育、生活阅历、交往人群的不同,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家庭内部也会产生很多隔膜。比如父亲完全不清楚女儿的政治立场;家长焦虑,却完全不理解子女在学校遇到的困惑与障碍等等。如王雪瑛所言,“相比他们的父母来说,第二代的孩子是更年轻的时候进入美国社会,所以肯定对美国的浸入程度和了解程度更深,所以他们会碰到他们的问题,这也是唐颖作为一个作家很关心的一点。”

 

  真诚抵达真实

  在虚构与非虚构之间,小说家唐颖始终在利用文学再现生活。“唐颖是一个接地气的作家”,王雪瑛这样评价她,“无论虚构还是非虚构作品,她都不会远离自己的人生,而是非常贴近自己的人生,感受自己的人生。”在书写自己的生活中,唐颖也经常反思自我…… 详情

唐 颖
唐颖, 1982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
王雪瑛
王雪瑛,评论家,中国作协会员。
活动现场
读者现场
活动现场
与读者现场互动

现场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