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传统文化与经典阅读

这是两个同代女作家看向父亲的目光,这是与罹患阿尔茨海默症的亲人 ...
时间: 7月1日(周六)下午14:00
地址:复兴中路505号思南文学之家
嘉宾:汪涌豪、傅杰
主持:顾文豪

嘉宾介绍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特聘长江学者,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文明的垂顾:汪涌豪人文演讲录》是汪涌豪教授历年在各地演讲的一次汇集记录。针对不同身份与文化背景的听众...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士导师。著有《傅杰文录》四卷(含《文史刍论》《序跋荟存》...
《序跋荟存》是学者傅杰先生历年来为古今名著及自己所编之书作的序跋文结集
《书林扬尘》是复旦大学教授傅杰先生历年所写的书评的结集
文化评论人,书评人,文化活动策划人。《南方周末》《明报》《彭博商业周刊》专栏作者
一个文化学者对文学、文化、历史等诸多问题的冷眼旁观,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思考。

文字实录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传统文化与经典阅读

这是两个同代女作家看向父亲的目光,这是与罹患阿尔茨海默症的亲人 ……详情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傅杰表示,不用互联网就像骑单车,有了互联网就像坐上了高铁,所有人可以轻松、便捷、随时随地地查阅资料、挑选书籍版本、纠正前人的错误。但是同时,互联网也给阅读带来了“万劫不复”。从古典考据的角度来说,傅杰说,“我们已经不能看一部完整的书,一切阅读变得碎片化。”古人阅读古籍的方式一般是背、抄,到了后来,“我的老师一再告诫,一定要读。”再到现在,“慢慢就是互联网上查了,现在我们连查都会不查了,开始听了。”从背、抄到读、看再到听、查,阅读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傅杰提到,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阐述了当今根本的读书目的发生了变化。“古之学者为己”是指“我”在阅读后觉得充实与愉快,而“今之学者为人”则是现在很多人在随随便便的阅读之后就开始乱写、乱说、乱抄,从传统读书人的角度来说,这是万劫不复的。“20年之后,互联网会对传统学术、传统读书人的心态带来什么变化?傅杰表示他是悲观的,甚至不敢想象。


  浅阅读的“嗜糖者”


  互联网带来了大量复杂、丰富的信息,造就了一个冗余、多余的时代。在这个冗余的时代里,“选择变得非常重要,同时也非常困难。”汪涌豪表示。目前来看,据统计,现代读者手机阅读超过60%,数字化阅读接近70%,而纸面阅读只剩下40%。大量的手机阅读造成了碎片式的泛滥阅读、轻阅读越来越普遍。汪涌豪用“嗜糖者”来比喻“浅阅读”,“嗜糖者会一直吸收那些没有钙质、没有维他命的、空的能量,同时它还会不断产生干扰素,导致你没有能力去吸收有益的能量。”这就是坏的阅读,烂书会混淆你的阅读标准,“看烂了以后你会被拖下去,无法分辨哪本是好,哪本是坏…… 详情

现场嘉宾
从左至右为顾文豪、傅杰、汪涌豪
现场嘉宾
现场读者们
现场嘉宾
读者提问
现场嘉宾
读者提问

现场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