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纸红字》:用文学的笔法重述左联的历史

翻开厚厚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是非常重要的文学团体。从1930年成立到1936年因为新的形势需要而解散……
时间:1月4日(周六)14:00-16:00
地点:思南文学之家(复兴中路505号)
嘉宾:程小莹、吴海勇、张滢莹

嘉宾介绍



小说家。中国作协会员,上海作协理事。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女红》《温情细节》等...
《白纸红字》
本书稿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以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文学组织“左联”为研究主题。
个人简介
文学博士,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现任职于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读写兴趣涉及中国古典文学、佛教文学、鲁迅学、世博学、电影学、中共党史等领域,纪实类作品主要有《时为公务员的鲁迅》《枭声或曰花开花落两由之》《列兵毛泽东》《起来》等。
个人简介
青年评论家,现任《文学报》新媒体部主任。曾获冰心散文奖新作奖,多年采写了大量文化人物专访报道。

文字实录



335期通讯:《白纸红字》:用文学的笔法重述左联的历史

     1月4日下午,小说家程小莹携其非虚构作品《白纸红字》作客第335期思南读书会,和党史专家吴海勇、青年评论家张滢莹一起在文学中完成左联的历史拼图,与无数革命先驱重逢… 【详情】

  左联的文学拼图


  “左联”全称“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是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30年代成立第一个文学组织,在严酷的政治环境中,以鲁迅为旗帜的“左联”顽强战斗,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上海作协“红色足迹”系列之一的《白纸红字》用文学的笔法重述了这段左联的发展史。


  党史专家吴海勇介绍了左联兴起的历史背景。他谈到,从梁启超提出文学革命到“五四运动”,近代的文学潮流和社会运动紧密结合。当革命青年进入大都会后,发现其他革命道路不是很畅通时,就会拿起文学武器。20世纪30年代,正值中共确定“用文艺去发动群众”的战略,各方面因素作用下,文学组织左联应运而生。


  主持张滢莹认为,红色题材的创作常常落入材料的积累或梳理的窠臼中,但是《白纸红字》却是作者对当时情景的一种切身的切入。她提问,关于左联的历史研究已经浩如烟海,如何从材料中选择?如何在已有的定论中挖掘生动的细节和历史的逻辑?


  在程小莹看来,左联体现了当时文学青年的青春冲动和宏大理想,同样曾经作为一个文学青年,如果理解这一点,既能够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也可以在与先驱对话的同时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详情】

谈瀛州
左至右为张滢莹、程小莹、吴海勇
程小莹
小说家
吴海勇
文学博士,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
张滢莹
青年评论家

现场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