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记者忆巴金,满城多少送花人

      11月21日下午,这些文化记者们再次相聚在思南读书会,与广大读者分享当年采访巴老的经历,回忆与巴老相处的点滴往事。
时间:2015年11月21日(周六)下午 14:00
嘉宾:赵兰英  郑丽娟  姜小玲  王曼华  楼乘震
地点:思南文学之家

嘉宾介绍



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75年入新华社上海分社工作,1978年起分管文艺报道。1992年,被评聘为新华社高级记者。
作品介绍
出版有《文化咏叹》《感觉巴金》《访问上海文化名人》《与巴金零距离》《文化繁荣的追寻》《文化印痕》《写真周小燕》等著作。
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一级编辑。上海东方广播有限公司原总经理,现任上海广播电视台(集团)工会常务副主席。
个人介绍
曾长期从事广播一线采访,发表新闻作品2万多篇。曾多次获得全国广播优秀节目一等奖、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优秀栏目奖、“星光奖”歌舞节目奖
浙江鄞县人,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高级记者,从事广播新闻采访三十多年,采制的具有广播特色的各类报道……
个人介绍
曾获上海市第三届“范长江新闻奖”,当选“上海电台十佳编辑记者”。
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现任《解放日报》文艺部主编,主任记者。
作品介绍
作品曾先后获得上海市好新闻奖、华东六省一市现场好新闻奖、全国省市区党报好新闻奖、全国著作权好新闻奖等。
深圳报业集团驻沪办事处退休记者。自学复旦大学新闻系新闻专业课程,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的主流报刊任编辑、记者。
个人介绍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巴金研究会会员。
评论家,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
巴金手册
该手册介绍了巴金1904年至2003年间的思想、创作、研究成果等。书中由记事、词条、记忆、言语、印象……

文字实录



96期通讯:文化记者忆巴金,满城多少送花人

     11月25日是文学大师巴金的生日,每年的这一天上海的文化记者都会自发相聚在武康路113号(巴金故居),巴老生前他们为巴老祝寿、为读者们带去巴老近况,巴老生后他们献上玫瑰怀念巴老。11月21日下午,这些文化记者们再次相聚在思南读书会,与广大读者分享当年采访巴老的经历,回忆与巴老相处的点滴往事。 【详情

  巴老的生日是一种文化现象


  本次思南读书会的主题源自巴金故居编选的《满城多少送花人——新闻记者眼中的巴金》一书,而这本书的书名又源自新华社高级记者赵兰英的一篇报道,她清楚地记得,1992年巴老生日那天,她走了好几家花店都说没花,后来从衡山路走到富民路,终于在花店里买到一束花。“店主说,今天好多人来买花,好像有个人生日。我问是谁?他说是巴金!”


  《新民晚报》高级记者林伟平补充道巴老其实从小就不喜欢过生日,也一直婉拒大家给他过生日,有时会“躲生”:生日那天躲到杭州等地。但在他们的印象里,巴老的生日可能是全国最热闹的生日。即使巴老生病住院,医生护士们也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做纸鹤、灯笼,在巴老生日那天张灯结彩,把病房里装扮得非常喜庆,而各地送来的花篮更是摆满了病房所在的楼层。赵兰英觉得“巴老的生日,其实不是一个人的生日,而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民对文化的致敬,对道德的赞扬。”


  巴金与记者家人般的感情


  巴老把记者们当成自己的朋友、亲人,林伟平与王曼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高级记者)都回忆到了一个细节,他们每次结束对巴老的拜访,巴老总是要送到房间的门口,直到他站不起来为止,没有一次破例。赵兰英则提到自己年轻的时候身体不好,巴老很关心她身体的状况…… 详情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热情读者提问
活动现场
嘉宾为热情读者签名

现场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