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祝弟:我们今天已经引入到一个微时代
2014年05月16日   上海作家网   主持人:杨扬

青年评论家叶祝弟:

谢谢杨老师,谢谢各位老师!

在上海写作这个主题非常好,在上海写作意味着不是在北京写作,不是在西安写作。它其实凸显了上海这样一种写作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上海写作的特殊性差异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这样时代的把握,上海一直走在时代的前面,21世纪与20世纪相比它的特质在哪里;另一方面,上海这样的写作传统,比如怀旧上海之外,革命的上海之外,是不是还有另外一些传统,这种传统的挖掘可能也是在上海写作的一个特殊的艺术在里面。从这样两个维度来讲,我们今天已经引入到一个微时代,如果说21世纪是宏大叙事和现代性为特征的线性的时代,那么21世纪已经进入微时代。微时代有四个方面特征,第一产生于后现代的语境,第二消解了宏大叙事现在进步的观念为主体,第三在经济学上依靠后现代的工业方式,第四在技术上依靠互联网。我觉得21世纪应该进入小叙事、后现代性为特征的时代。这样的时代进行城市的书写,是搭建篇章自我的一个期待幻想,这样对作家来说怎样把握这样的时代充满了某种挑战。

叶祝弟

在微时代是在升腾中下坠、在流动中凝滞、在怀疑中坚守、在清醒中焦虑、在破坏中创新。它是一种充满着破坏性、不确定性、泥沙俱下的时代,是一种分裂、自嘲、游击战、风雨的策略。在这样一个时代,文学怎样把握这个时代的竞争特质,第一要回答的,也就是现代都市竞争困境在哪里。巨大特征归类式的写作,是归类式的乌托邦,在中国语境下是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话语缠绕的时代。

在上海写作意味着重新挖掘具有南方经验,或者江南美学的传统。与微时代对应的小叙事方式,小说更多呈现一种地方性的知识,通过信号学的还原,在时间与空间交叉当中呈现了城市内部的复杂性、差异性、丰富性。但是城市内部有自己的节奏,城市不再是铁板一块,应该是城市和乡村的碰撞,和不同地域的差异,交流上延展开来。相比于上一代作家而言,以夏商、路内为代表的上海作家,已经自觉跟传统城市书写拉开了距离,开始将目光投向被标签化、脸谱化城市内部的复杂性。除了革命的上海、洋场的上海、传奇的上海、魔幻的上海这些的标签之外,南方的美学仅仅在这样城市书写当中是不是有它的存在的价值?

在这样城市结合下,对主城区之外更年轻的作家而言,南京路、淮海路固然是上海,田林、六里桥、嘉定也是上海。我想如何把这样大历史上遮蔽小叙事展现出来,可能是一个有经验的作家要思考的问题。

谢谢大家!

上海青年作家创作会议提纲
上海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09802号-1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21-5404717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