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报道    |   嘉宾对谈    |   嘉宾介绍    |   华语文学网    |   上海作家网
嘉宾对谈
 我的文学情缘
来源:戴小华

  从小我就深深地迷恋于大自然的美。所以,经常躺在草地上,看天上变幻多端的云;听草丛里昆虫的低语;闻飘散在风中的花香。然而,我仍不满足于所拥有的自然,渴望能跳出被局限住的空间,借着旅行感受自己平常生活中所看不到的东西,所体验不到的经历。


  我实在害怕像一般读书人掉进“真空吸收”他人思想的陷阱里,令自己逐渐失去思考的能力。尤其在信息工业发达之后,虽然,我们更易掌握知识,但也逐渐丧失了作为人许多最切身最实在的感情感动。而且,关在书房愈久,益发察觉了自己的贫瘠,这时知道,我必须向大地寻求养分。


  我喜欢在大地寻求的感觉。那是一种清洌、踏实的感觉。我的双脚踩着真正的泥巴,穿行在大街小巷,结识着各种各样的人。有些人,概不识字也不读书,但是他们熟知比书本更精确的细节,能让我取之不尽,体味不尽。而这些,都助我达到真知而不是通说的目标。


  梭罗说:只有生活经验才是书本的正文,思考知识只是它的脚注。如果思考与学问太多,而生活经验却很少,那就像一本书,每页只有二行本文,却有48行注解。


  这么多年来,足迹虽遍及了大半个世界;然而,即使心中混乱而狂喜,胸中涌动着思绪,却也从未将之形成章句。直到1990年4月在马中两国民间交往尚未解禁前,我因独得机缘成为马华文学界第一位受邀访华的使者。那时,在中国,除了讲学,与作家学者交流,最兴奋的是见到了许多素未谋面的亲人,亲身感受了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这趟刻骨铭心的历程,带给我的是一种震撼,一种感动。满溢的情感逼使我非拿起笔不可,于是,开始写下了一系列的游记散文。


  写得愈多,愈觉得自己像个地球人,既属于马来西亚,也属于世界;既爱自己的国家,也爱这个地球。而且,走得愈远,愈想认识自己的国家,也觉得益发认识这个世界。渐渐地,渴望与人分享自己在旅途的所见所思所感。


  当我开始认真的描写大地时,才明白大地辽阔,人事丰富,自己竟是如此渺小无知。于是,行走大地遂成了我对身心省炼的一种功课。由于,经常与大地为伍,渐被大地改造,心境变了,人也一天天丰富起来。


  一路行来,人会走过许多有缘和无缘的地方,遇到许多有缘和无缘的人。夹杂其中的会是许多快乐、哀伤、困顿、彷徨的情绪。而这些情绪反复锤打着我,让我的心里经常满盛着感动和感恸。


  或者,这就是旅行的意义。而快乐和痛苦也正所以能形成完整的人生。


  想想,这些在人生道路偶遇的“缘”,有时居然可以影响、制约、决定目己相当一段时期甚至整个一生的发展前途。


  求学期间,为了想去美国,参加了读者文摘《亚洲版》的征文奖,虽得了第二奖,并不想走上文学之路。却是1986年发生在星马的股市风暴,因出于激愤写的《沙城》把我“震”上了写作的道路。写了两年,觉得倦怠,就在想拔脚的瞬间,《沙城》又牵引我进入了向往已久的中国,令我成了马华文坛第一位访华的使者。那一年,我苦苦想着这问题:难道这就是我的天命?或许冥冥之中的那个存在让我不能放弃。


  1998年9月,我曾为了唐王维写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诗句,飞越万里,来到了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寻访阳关故址。


  这一路上没有人烟,没有树木,见到的只是一片广阔死寂的戈壁滩。


  车行了好几个钟头,才看到前方的黄砂与砾石相间的陟坡上,有一座雄伟的烽燧凝立着。无情的岁月风沙虽吞没了昔日的城池关府,然这座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保垒仍企立不倒。


  狂风将坠落在地上的枯草吹起,飘游在广袤的大漠中,就在凛洌的山风呼啸中,我骑上了马,朝着远处的河谷行走,行在荒漠中,我默默咀嚼那种步入苍茫的孤独与悲凉,及深深体味征人远戌的壮烈与慷慨。


  我又想起了天命。


  当在文学之路踽踽而行时,对于一些人事及文事的纷扰,我既没有成熟的盔甲防护,又懒于理会。可是每当倦于承受压力,想卸下责任,从文坛中彻离,做文学的逃兵时,总有某种突兀的“机缘”自天而降,挡住了我的退路,不让我另作选择。这时,人性里的疏懒和天命总是在争抢,那种难言的感受就像在这空山绝谷行走一样,既孤寂又无助。


  这会儿,已到了高处。游目四顾,身后,沙坟如潮,原是遍布残瓦断簇的古战场;身前,只见山群渐矮,没入荒漠,漫漫黄河、迤逦远去……投入这样的塞外苍茫,行在如此悲凉严峻的风景中,谁也不能想象,这儿,一千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弘广。张骞与班超受命出使,一个客死异地,一个白发归来!莫高窟,曾有多少艺术上殉道者,用他们不绝的火种,不灭的精魂,共同用热血和生命捍卫它、爱护它、研究它,使它重放光华。这些,使我想到许多移居海外的华人,为了保留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不也是在奋斗不懈吗?!


  我隐隐感到了人的坚守,感到了那坚守如这风景一般苍凉广阔。我强忍住心中的激荡,继续着我的长旅。


  一路行来,我一直用深情看世界,也渴望用真情表达。而我所写的文字,就是我对这个大地的情感总结。


  回顾18年的文学路,最令我兴奋的,不是能成为国内及国际文艺团体的领导人,不是得到文学奖,不是有些作品被选进了中国及我国学校的华文课本内;而是通过写作丰富了我的人生,令我觉得活得有价值。


  毕竟,人生最大的意义是能彻底献身于自己所热爱、所坚信、所擅长的工作而觉得快乐。



官方微信
上海市作家协会官方微信公共平台--上海市作家协会权威信息。
官方微博
上海市作家协会官方微博--上海市作家协会权威信息。
上海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09802号-1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21-5404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