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向黎和她的梅边消息

潘向黎写小说,写散文,谈茶,读古诗词。她的散文,就像她在说话,率性透明,披肝沥胆...
时间:9月23日(周日)下午2:00—4:00
地点:思南文学之家(复兴中路505号)
嘉宾:潘向黎、毕飞宇
主持:徐惟杰

嘉宾介绍



生于福建,长于上海。著名作家,文学博士,文汇报特聘首席编辑。著有长篇小说《穿心莲》...
《罗特小说集》
收录了作家潘向黎近年来品鉴古诗词的随笔新作。本书延续了作者一贯的典雅灵动风格...
个人简介
著名作家,南京大学教授。著有《毕飞宇文集》四卷(2003)、《毕飞宇作品集》七卷(2009)、《毕飞宇文集》九卷(2015)等。
个人简介
SMG主播,侧耳团队成员。

文字实录



一首好诗就像一个花园,通向花园的不同小径有不同的风景

      9月23日下午,潘向黎携其新书《梅边消息:潘向黎读古诗》,与小说家毕飞宇、SMG主播徐惟杰作客第262期思南读书会,共同品茶谈诗,在古典风景里触摸现代人的心跳和脉搏。详情


“化”而入诗


在书序《跟着父亲读古诗》中,潘向黎通过描绘父亲和女儿之间的故事告诉我们诗歌到底是什么。毕飞宇表示,“这既是一个序,也是一个注脚,来自于家庭熏陶而养成的‘诗性’尤其宝贵。”所谓“家在诗外总关诗”,潘向黎认为,不显山露水,不刻意为之的“悟性”才是品诗之道。真正领略“诗髓”在于一个“化”字,即自然而然地进入诗歌的内部肌理,而非有的放矢地强融。


读诗词一定不能有“隔”,墙、帘子,甚至连一层纱布都最好不要,只有“全视”,才能把整个人“化”进去。“你要把自己当成赤裸的惊魂,没有肉身的束缚,就像羽毛和云一样飘进去,飘入诗人为你缔造好的世界里。”她说道。


毕飞宇补充道,潘向黎的“化路”是基于对语言的深刻理解,并幽默地洞察到。相对于读古诗,现代人更喜欢刷朋友圈,是因为日常生活中我们交流的语言很简单、不费力。而古诗虽每个字都认识,却要劳神费心来参悟,如王维《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所传达出来的那种清幽无尘杂的意境和诗人洁身自好的志趣,就需要“化”而所得,即所谓的“言象意”,读懂语言才能明白诗人要描绘的具象,从而领悟其所营造出的意境。

……【详情】


现场嘉宾
潘向黎
现场嘉宾
毕飞宇
现场嘉宾
徐惟杰
现场读者
现场读者

现场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