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爱读回忆录

作为欧洲影响最大的文艺刊物《伦敦书评》的主编,玛丽-凯·维尔梅斯身边自有一群忠心耿耿的作家、学者和撰稿人。
时间:11月24日(周六)14:00-16:00
地点:思南文学之家(复兴中路505号)
嘉宾:盛韵、冯洁音、陈以侃

嘉宾介绍



文学博士,作者,译者。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上海书评》特约编辑...
《谁不爱被当成圣人对待》
作者维尔梅斯女士可谓英国一代“名编”...
个人简介
上海图书馆参考咨询馆员,译有《现代史学的古典基础》、《犹太政治传统》、《未来》(合译)、《重建的世界》(合译)等著作。
个人简介
自由译者、书评人,译有《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毛姆短篇小说全集》《撒丁岛》等,评论见于《上海书评》《三联生活周刊》等。


文字实录



回忆录的“史”与“情”

     11月24日下午,作家盛韵带着最新译作《谁不爱被当圣人对待》,与译者冯洁音以及书评人陈以侃作客第273期思南读书会,畅谈关于书评与回忆录的思考。详情

“严肃而活泼”


《谁不爱被当圣人对待》的作者为《伦敦书评》主编玛丽-凯·维尔梅斯,冯洁音认为维尔梅斯的文章透着智慧和趣味,即使是写书评,需要复述作品内容,也不会陷入僵硬的模式。她往往专注于一个具体的点,以友好的方式去平衡幽默和讽刺,而这种恰到好处常常体现在真实的态度中。“她会让你觉得这个传主可能是在自吹自擂,但她绝不会用这个词。”在她的影响下,评论家与作家在严肃却充满趣味的创作氛围中养成了敏锐而不失优雅的默契,所谓的“英伦范儿”在他们说话的艺术中得以体现,用有风度的调侃来代替无意义的意气之争。


盛韵发现编者更喜欢作者从“个体”的角度来讲当下发生的事情,个人的“微观史”相比时代的“宏观史”也许会比较主观和片面,但也因此多了些“人情味儿”和贴近地面的温度。盛韵曾写过关于“独生子女”的约稿,对她而言只是在讲述个人的真实经历,但放在将此当作特殊现象的国外背景下,她的“真实”就成为了纠正偏见的“新声”。


《伦敦书评》常被拿来与《纽约书评》对比,陈以侃认为《纽约书评》在美国多种文化交汇的背景下形成了关心国家大事和时事的文化氛围,而与之相对的《伦敦书评》则更偏向于选择个人感兴趣的话题。他们说自己想说的话

……【详情】



现场嘉宾
盛韵
现场嘉宾
冯洁音
现场嘉宾
陈以侃
现场读者
现场读者

现场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