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一个坚硬的名字

“父亲在世时我一点也不觉得父亲的重要,父亲走了之后我才觉得父亲的不可缺少。我再没有父亲可叫了。”
时间:12月22日(周六)14:00-16:00
地点:思南文学之家(复兴中路505号)
嘉宾:庞余亮、赵丽宏、陆梅

嘉宾介绍



出生于1967年3月,江苏兴化人。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做过教师和记者。
《半个父亲在疼》
庞余亮第一本自传体亲情散文集,共分为四辑。第一辑“父亲在天上”,是献给父亲的文字。
个人简介
诗人,散文家。上海市崇明人,1952年生于上海。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著有散文集、诗集、小说等各种专著共八十余部。
个人简介
作家、媒体人。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上海市优秀新闻工作者。供职于《文学报》。以写作青少年文学和散文为主。著有《像蝴蝶一样自由》 《天堂来信》《一个人的童年》《梦想家老圣恩》《你好,童年》《沿途》《时间纷至沓来》等。

文字实录



一场注定要和解的战役

     12月22日下午,作家庞余亮携其散文集《半个父亲在疼》作客思南读书会,与作家赵丽宏和陆梅一起,聊聊书中字里行间流露的至真至纯的亲情。详情

“半个”父亲


《半个父亲在疼》深情地记录了庞余亮对父母的回忆和个人的成长体悟。书名来自于生活中那个粗暴的、不可爱的父亲形象。所谓“半个”,庞余亮解释道:“我的父亲瘫痪在床,从生理意义上是半个。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没有做好做父亲的准备,匆匆地做了父亲。”赵丽宏表示,书中的父亲形象是粗暴的、野蛮的、不可违抗的。也正因为此,书中展示的是一种不同于以往阅读体验的父爱。庞余亮的童年是在父亲的打骂中度过的,经常受到来自父亲的威胁。面对这样一个父亲,其他兄弟都在成家立业后选择了逃避,而庞余亮选择陪伴在父亲的身旁。“孝”在他的身上表现的独特又深沉。庞余亮也表示,并不是暴力导致了孝。困窘的生存条件让父亲选择了暴力的教育习惯,而自己则偏向了“历史的钟摆”的另一端,成为了一个性情温和的人。


陆梅评价庞余亮的文字是一种“对生命的唤醒”,读者可以在阅读中产生共情,寻找自己、发现自己。她说:“一个作家一生中可能会写很多很多书,但是总有一本是以生命写成的。它是一种进入血液和生命记忆的强烈表达,是作家的思想、是血液、是身体、也是心灵。”陆梅对于书中描写父亲的篇章深有触动,认为当中有一种“宿命般的存在”。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们对于这些文字会更加敏感。


用头发来做养料的花

……【详情】

现场嘉宾
庞余亮
现场嘉宾
赵丽宏
现场嘉宾
陆梅
现场读者
读者提问

现场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