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而之三:小说,知识以及晦涩

《灵的编年史》是汉语语境少见以知识想象为推动力与结构方式的长篇小说。作品以欧亚大陆直抵中国腹地的空间幅度...
时间:12月29日(周六)14:00-16:00
地点:思南文学之家(复兴中路505号)
嘉宾:张定浩、木叶、方岩、黄德海、李伟长

嘉宾介绍



个人简介
《上海文化》杂志社副主编,中国现代文学馆第三届客座研究员。诗人,文学评论家。著有随笔集《既见君子:过去时代的诗与人》、文论集《批评的准备》、译著《我:六次非演讲》。
个人简介
原名刘江涛。生于北京,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现为《上海文化》杂志编辑。中国现代文学馆第七届客座研究员。著有随笔集《一星如月看多时》、文论集《水底的火焰:当代作家的叙事之夜》,主题访谈集《先锋之刃:一份新世纪文学备忘》,编有《少时读书:废名讲中国诗文》。
个人简介
80后,编辑,评论家。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现为《扬子江评论》编辑部主任。
个人简介
1977年生,《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上海文化》编辑,中国现代文学馆特聘研究员。著有评论集《驯养生活》《若将飞而未翔》,随笔集《书到今生读已迟》《泥手赠来》《个人底本》等...
个人简介
1980年生,青年评论家,现任上海市作家协会创联室副主任,思南读书会策划人之一,中国现代文学馆特聘研究员。著有阅读随笔集《珀金斯的帽子》《年轻时遇见一些作家》。

文字实录



“看不懂”的艺术魅力

     12月29日下午,思南文学之家迎来了“作者不在场”的第三期“述而”专题读书会,五位青年评论家李伟长、张定浩、木叶、方岩与黄德海围绕霍香结的《灵的编年史》展开讨论,从小说中的知识、会意和审美期待说开去,和读者共同探讨“可解”的“晦涩”。详情

 “舒适圈”与“好奇心”


李伟长坦言专业读者或评论家提到这本书,普遍的反应就是“看不懂”,读者本能地暴露出一种旁观或者是远观的姿态,也容易由此引发好奇和对知识获取方式的思考。


他说,“这本书像一个认真的游戏,作者沉浸在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里,并且不断试图劝说读者理解他的规则,进入他的游戏。”


方岩认为“看不懂”一方面是因为枯燥和无力感,另一方面,这些溢出读者知识面而导致“看不懂”的地方,正是激发求知和探索欲的导火线。“可能是作者和读者在知识量以及作者在处理知识的方式和读者接受知识的方式上出现了错位。”正如黄德海所注意到的一些特殊而难懂之处——非线性体例、仿经书的排版设计和仿《圣经》的人物名字标记等。


张定浩认为阅读这本书的最大问题是如何面对陌生的知识。作为读者,“看不懂”会激发两种反应,一个向上,一个向下,这其实是打破了阅读舒适区,不愿意自我突破,某种程度是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因此,不能盲目鄙夷,更不能盲目崇拜。


“我们不能因为乔伊斯写了本看不懂的书

……【详情】

现场嘉宾
张定浩、木叶、方岩、黄德海、李伟长
现场读者
现场读者
现场读者
读者提问
现场嘉宾
读者签名

现场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