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的故事该如何讲述?|《T.S.艾略特传:不完美的一生》

“我的开始之日就是我的结束之时;我的结束正是我的开始。
时间:1月26日(周六)14:00-16:00
地点:思南文学之家(复兴中路505号)
嘉宾:张新颖、张定浩、许小凡
特邀嘉宾:侧耳团队成员 王幸、徐惟杰

嘉宾介绍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讲师,英国诺丁汉大学英语文学博士,《T.S.艾略特传:不完美的一生》译者。
《捎话》
T.S.艾略特,194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个比起成为诗人更想成为圣徒的人;却因为无法成圣,而成了伟大的诗人。
个人简介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作品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著作《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沈从文的前半生》《沈从文的后半生》《沈从文九讲》《九个人》等;当代文学批评集《栖居与游牧之地》《双重见证》《无能文学的力量》《置身其中》《当代批评的文学方式》等;
个人简介
《上海文化》杂志社副主编,中国现代文学馆第三届客座研究员。诗人,文学评论家。著有文论随笔集《既见君子:过去时代的诗与人》、《取瑟而歌:如何理解新诗》,诗集《我喜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等。
个人简介
侧耳团队成员,SMG新闻主播。
个人简介
侧耳团队成员,SMG新闻主播。

文字实录



艾略特,用艺术将艰难的时刻转化为永恒的时间

     1月26日下午,《T.S艾略特传:不完美的一生》译者许小凡来到思南读书会第284期现场,与复旦大学教授张新颖、青年评论家张定浩共同聊聊诗人艾略特的一生及传记写作。详情

“严厉的天使”


张新颖表示八十年代初读艾略特时,第一感觉“这是一种不一样的东西,会引起心智上的兴奋。”作为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诗人,艾略特年轻时的作品明确、决断、率真,到了老年,变得复杂、犹疑但充满智慧。


张新颖谈到,学生时代初读艾略特时不求甚解,但当“稀里糊涂的兴奋”消减、沉淀后,会发现“读过的东西嵌入了身体中,成为了抹不掉的存在。”


艾略特曾说,“诗不是放纵情感,而是逃避情感;不是表现个性,而是逃避个性。”许小凡谈到,他的“非个人性”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世界都是影响深远的概念。


一战结束不久,艾略特创办了文学刊物《标准》,试图引入一套新的系统来打破既有的文学建制,打破将死的文学传统,从文学内部突围。“他大规模地刊登成名作家的作品,但在其中穿插新人作品,艾略特想从内部炸开这个保险箱。” 


对张定浩而言,虽然较晚接触艾略特,但艾略特的评论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张定浩总结艾略特善于利用“比较和分析”,用强硬的判断给人进行等级的区分,“他如同一个严厉的天使带领着你,让你用一种俯瞰的视角去审视。”

……【详情】



现场嘉宾
张定浩
现场嘉宾
许小凡
现场嘉宾
张新颖
现场嘉宾
主持人

现场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