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翟小梨 ——付秀莹《他乡》新书分享会

近些年来,“芳村”一直是付秀莹文学版图中的精神根据地,长篇小说《陌上》更是这一文学景观的集中呈现。
时间:9月28日(周六)14:00-16:00
地点:思南文学之家(复兴中路505号)
嘉宾:付秀莹、金理、黄德海
主持:项静

嘉宾介绍



当代作家,《长篇小说选刊》主编。著有长篇小说《陌上》《他乡》,小说集《爱情到处流传》《朱颜记》...
《他乡》
是著名作家付秀莹的最新长篇小说。来自芳村的女孩翟小梨,凭借自己的天资和勤奋,不断成长前行。
个人简介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著有《青春梦与文学记忆》、《同时代的见证》等。获“第一届全国青年作家、批评家主题峰会”推选“2012年度青年批评家”。获上海2014年度“社科新人”。入选“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
个人简介
1977年出生,山东平度人,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著有文学评论集《诗经消息》《书到今生读已迟》《若将飞而未翔》、书评随笔集《个人底本》等,译有《小胡椒成长记》,编选有《书读完了》《文化三书》《野味读书》等。
个人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中国现代文学馆第四届客座研究员。出版有评论集《我们这个时代的表情》《肚腹中的旅行者》,小说集《集散地》。

文字实录



付秀莹:倾听他者的声音

     9月28日下午,小说家付秀莹,青年评论家金理、黄德海以及项静作客第319期思南读书会。四位嘉宾从付秀莹新作《他乡》出发,探讨女性在“他乡”的精神流浪与个体成长以及现实与虚构之间的关系。详情


  当家乡成为了“他乡”


  长篇小说《他乡》是付秀莹继《陌上》之后的一部重要作品,如果说《陌上》是对中国乡村的呈现,那么《他乡》的主人公则从乡村来到了城市。对于小说名《他乡》,付秀莹说,“‘他乡’不是自己的故乡而是一片异土,它让我们感到陌生和疏离,但又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我们对它有时充满恐惧,这种恐惧有时又如此迷人。”


  《他乡》的主人公翟小梨是一个来自乡村的年轻女性,她凭借自己的天资和勤奋闯入城市,改变了命运。从乡村到省会,从省会到首都,她在社会空间里不停地穿梭,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磨难。她在精神上一直流浪,无处安放自己的灵魂。黄德海认为“他乡”是一个双重概念,在物理层面代表从乡村到城市的空间转换,在精神层面则代表人物内心双重的变化,“当翟小梨从城市回望乡村时,家乡也成为了‘他乡’。”


  黄德海谈到,《他乡》展现了外乡人是如何一步步走进城市的,风平浪静的生活表面下满是惊涛骇浪式的潜流。从乡村走到城市的人往往会有两套世界观,他们要重新学习城市的世界观,才能学会如何与人正常相处。在小说里,翟小梨时常处于反复挣扎之中,“这个挣扎的状态就是一个人不停地在世界观切换当中出现的缝隙。”黄德海说。


  金理谈到,《他乡》令人想到反向的  ……【详情】


现场嘉宾
从左至右为项静、付秀莹、金理、黄德海
现场读者
读者提问
现场嘉宾
读者签名
关于书目
《他乡》

现场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