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学信息

《文艺报》:王小鹰:“感谢生活丰厚的馈赠”

2015年07月02日09:58 来源:文艺报 作者:刘秀娟 点击:

作家王小鹰称自己“是一个笨拙的写作者”。对她来说,如果所写的领域不亲自去体验一下,会感觉无从下手,“这是我多年来创作长篇小说的一种经验,确切地说是我的习惯,就像学医的必须学人体解剖,学画的必须先学素描写生一样,落笔前希望自己对要书写的内容做庖丁解牛,写起来才能游刃有余。”

坚持“从生活中来”,是王小鹰在文学创作上为自己制定的规则。和很多作家一样,王小鹰是日常生活敏锐的观察者和记录者。“30多本笔记,是我多年来陆陆续续记录下来的,有的可以为这部小说所有,有的可以为那部所用,我一直坚持随时记录所见所闻所感的习惯。”日积月累的丰富记录为王小鹰的创作夯实了生活的基础,使得她的小说每有出版,都会以富有人间烟火气的生活场景、专业的行业描述以及强烈的时代感赢得赞誉。在创作长篇小说《你为谁辩护》之前,王小鹰跟着“师傅”去监狱会见当事人,在临时法庭做过书记员,认真自学刑法、民法,小说出版后引起强烈社会反响,并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它的续篇《我为你辩护》出版后,又被改编为电视剧《红玫瑰黑玫瑰》搬上荧屏。即便是写《长街行》这样以自己所熟悉的上海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她也仍旧坚持走出去,翻查相关档案,走访民居,以便忠实记录这所城市的变迁。

在《长街行》的后记中,王小鹰写到:“有许多人物事件的素材是许多年就存在心里了,零零散散,珠子似的埋伏着,等待有一根线把它们串起来。”她总是执著地等待合适的、有力的、能串起生活的那根线,从不匆忙将就。她对记者特别强调,“有一点必须要说明,并不是自己先选择了一个题材要写,再去深入所涉及的领域,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渐渐积累了素材,有了写作的冲动,再进一步去补充调查的。”《你为谁辩护》是她律师兼职生涯自然催开的绚丽花朵。“开始并没打算写律师行业,可是慢慢地,我特别想写带我的那位女律师,毅然放弃考律师证,回家写了我的第一部长篇《你为谁辩护》。”60万字的《长街行》也积累了好多年。改革开放以后,上海的城市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牵涉到各色人等命运的变化,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这种种变化触动着王小鹰。“记不清了,我多少次走在阳光融融的小街上,串想着小街一步步走过来的脚印,想着小街上生活的人们,他们的命运和生活有着怎样的改变。在这以后的一年里,我便对这一条街进行深一步的探访和寻觅,翻看档案,走访老住户,当然,小说中的‘盈虚街’已经不是我脚下的这条小街了,就像郑板桥论述画竹那样,是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创作过程。”这部小说出版后被认为是当代文学中书写上海的重要作品,以“盈虚街”这条小街的历史变迁、改造发展为线索,展现几代人曲折动荡的命运遭际,写出了小弄堂里的大乾坤和都市生活的哲理,是一幅上海生活的风情画卷。

现在,王小鹰正着手创作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在别人看来似乎是王小鹰新的题材尝试,但王小鹰自己知道,这既不是心血来潮,也不是应景之作,“书写父母辈的故事”这个愿望在王小鹰心里已经埋藏了20多年。王小鹰的父母、公婆都是新四军老战士,母亲在一次躲避敌人时把她生在了射阳河芦苇荡中的一只小船上,托付给当地百姓抚养,因为这种特殊的局势,王小鹰至今无法确认自己的生日到底是哪天。书写上一代人在革命战争中的生活与命运,似乎是王小鹰天然的使命。

她说:“因为长期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她和老同事、老战友经常在我们家聊天,他们以前的故事常常拨动我的思绪。我母亲知道我有这个想法,从1998年开始写回忆录,为我提供素材,这一年她已经79岁了。到2011年过世,她给我留下了7个笔记本的故事。当然,我的构思并不是单纯地写我父母当年参加新四军打鬼子的经历,而是站在今天的立场反观父母们走过的艰难的道路,然后再来反思我们当下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即便有亲人们这些厚实的材料,王小鹰也不敢“闭门造车”,她必须要寻找到“贴肉”的感觉。去苏北,去父母战斗过的地方,成为王小鹰新长篇创作中必修的功课。“我之所以一定要去苏北,就是要让母亲叙述的人和事在我的心里活起来。”

去年11月,王小鹰和妹妹们去苏北淮安、盐城、阜宁等地,寻找父母抗战时期在苏北根据地的蛛丝马迹。她打算默默完成新长篇的所有准备工作,没有告知朋友,也没跟作协领导汇报,更没有写《苏北行》的打算。但是去年年底,《收获》杂志新开的栏目“说吧,记忆”需要新四军和八路军抗战故事的内容,知道王小鹰的身世,便向她约稿,王小鹰将去苏北寻找父母踪迹的经历写了出来,这才有了广受好评的散文《苏北行》。

王小鹰谦虚地说,每位作家都在各自所处的生活中学习、思考、创作,自己所做的无非是一名作家应该做的,是自己的本分所在。所有的一切,都应该感谢生活丰厚的馈赠,让我们感受到每一天都那么新鲜,总是有灵感的迸发,让我们自己也变得丰厚饱满。

上海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