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学信息

《文汇报》:文学跨越海峡催生文化认同

2015年08月26日15:01 来源:《文汇报》 作者:许旸 点击:

“李娟读《旱獭歌》的样子好可爱。”在此前举行的上海国际文学周诗歌之夜上,包括新疆作家李娟在内的多位大陆作家,走进了一群宝岛台湾青年作家的视野。这些参加上海-台北两岸文学营活动的台湾青年作家和大陆文学新锐,在沪一起生活了整整一周。

文学营项目由上海市作家协会、《萌芽》《联合文学》主办,计划在上海、台北两地轮流开营。《萌芽》杂志社社长孙甘露说,近些年来,两岸作家间交流日渐频繁,但由两份文学刊物搭建起传播平台,实属难得。“这将充分利用双方在两岸的文学品牌优势,帮助扩展两岸青年创作群体的视野,彼此借鉴、互相学习,从而孵化出更多优秀作品。”

不少台湾青年创作者,非常羡慕大陆写作者“出道早”“作品产量颇丰”“拥有更多被关注的机会”。郭珩坦言,在台湾可以投稿的重要刊物选择较少,大部分写作者将视线投向文学奖渠道。85后董柏廷自诩“字耕农”,他坦承尚未获得文学奖,但依然对写作怀抱憧憬与热情。“随着大陆青年赴台交流广泛,不少文学奖都被大陆青年作家所斩获,比如上海85后张怡微,在台湾屡屡摘得奖项,这也引起了当地关注。”导师路内观察到,台湾的青年文学创作者普遍存在一种焦虑:如何突破原有格局?如何拿到更多的文学奖项?台湾导师童伟格认为,有大陆新锐在台湾拿奖是好现象,该反思的是本土审奖机制,是否因评审口味相似度高而愈发趋向雷同。

路内说,台湾青年钦佩大陆作家的叙事技巧和题材,这的确是大陆优势——地域宽广、文学流派众多;台湾更擅长“乡愁”题材,整体风格细腻,语言也雅致,作家的自觉程度普遍高。作家滕肖澜发现,台湾作家中,不少都是非中文系出身,有的学工业设计,甚至还有昆虫系毕业的,但他们的共同点是,无论来自什么专业,在动笔前往往惯于大量理论储备,花不少时间在前期资料搜集上,“学院气息较浓”;大陆青年则更擅于抓住瞬间的创作冲动。

《联合文学》发行人林载爵表示:“两岸文学青年写作风气越来越盛,不管上海还是台北,青年作家很多。每个人的生活经验、成长环境不一样,对世界的看法有所不同。借此机会让两地文学青年通过作品相互了解,希望能发现相同和不同点,用文学照亮彼此。”

有学者认为,两岸有相同的文化根脉、语言和文字,当两岸读者通过文学作品,密切交换彼此经验时,这份文化认同不仅是历史和传统的,也是现实和面向未来的。

上海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