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学信息

上海观察:陈丹燕:“带着”翻译家壮游意大利

2016年05月20日11:24 来源:上海观察 作者:施晨露 点击:

“世界真美好,陈丹燕的梦想实现了。”重复着这句话,陈丹燕的声音有些哽咽。17日下午,上海作协为即将启程踏上“格兰度(The grand tour/伟大的旅行)”的陈丹燕举行“壮行会”,她也是亚洲范围受邀踏上这一具有悠久历程旅途的第一位作家。

何为“格兰度”?这是从16世纪到20世纪初欧洲知识分子热衷的一条前往意大利寻找灵感源泉和文化滋养的传统旅行路线,由于当时许多重要的艺术家和作家都前往意大利做“格兰度”,这种旅行方式延续了四百年之久。

“格兰度”兴起时约是中国的明末清初,在欧洲,无论是作家、知识分子还是具有人文追求的贵族青年,都把这条前往意大利寻找精神故乡的旅行线作为“完整人生”必须完成的事。曾参加“格兰度”旅行的包括拜伦、雪莱、歌德、果戈里、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王尔德、济慈、勃朗宁、狄更斯、蒙田、乔治·桑、尼采、托马斯·曼、司汤达,马克·吐温等重要西方文学伟人,也包括柏辽兹、比才、门德尔松、莫扎特等重要音乐家。意大利旅行催生了歌德的《浮士德》;王尔德在旅行中留下最后一部作品《深渊简》,客死在威尼斯酒店房间中;在意大利旅行期间,果戈里完成了《死魂灵》的第一部。

“这真是令人嫉妒的一次旅途,真希望能躲在陈丹燕的旅行箱里,但她说宁可带上一箱子书。”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院长、上海作协外文组主任袁筱一开玩笑道。在作协大厅,真的摆着一个旅行箱,里头装满了陈丹燕要随身带到意大利的书。她说,自己正在重读《基督山伯爵》,并幻想着给大仲马写信:“亲爱的大仲马,我在12岁时第一次读了您的作品……”

“从小我就是欧洲小说的爱好者,可以说18、19世纪欧洲小说塑造了如今的我”,但对陈丹燕来说,此行致敬的不仅是对她和同代作家影响深远的欧洲经典小说,“我更想致敬把这些小说带到我身边,在精神上给我营养的翻译家们。”在上海,陈丹燕开始了她对翻译家的“田野调查”,王智量译狄更斯、马振骋译蒙田、周克希译大仲马、任溶溶译安徒生……“拜访任溶溶老师时,他的肺功能只剩下30%,我给他拍照,他只能勉强把呼吸机摘下来5分钟。最近,我收到任老师儿子的消息,奇迹发生了,任老师的呼吸机摘下来了。”陈丹燕有些动情,“我第一次读《蒙田随笔全集》是马振骋先生送给我的书,他就像法国人一样潇洒地挟着书来到我家楼下,告诉我这是他刚翻译完成的。那时,我不知道自己有一天会像蒙田一样踏上这个广阔旅程,所以,我想把翻译家们如何帮助一位中国作家的成长展示给世界。”

在陈丹燕的计划中,对翻译家的致敬展示包括收集他们译作的手稿,写一系列小访问记,拍摄他们的肖像或故居,这一名单上还有已经过世的傅雷译丹纳、鲁迅译果戈里、巴金译屠格涅夫、草婴译托尔斯泰、查良铮译拜伦等。由此形成的旅行文献作品将参加10月在意大利的格兰度旅行展。“让欧洲人看到中国翻译家的成就”,这一任务的分量在陈丹燕心中甚至超过在旅途中形成一部新的以阅读为主的旅行文学作品。

“相比歌德、司汤达在旅行中更注重意大利的建筑,蒙田的旅行记写的更多的是社会和民间风土人情,这次陈丹燕去意大利,可以对照看看,蒙田笔下那些16世纪的意大利人的风俗习惯是不是发生了变化。”82岁的翻译家马振骋来到“壮行会”现场,翻译《蒙田随笔全集》的他并未造访过意大利。听着他的建议,台下的陈丹燕微笑点头。上海作协党组书记汪澜评价,上海有着优秀的翻译传统和翻译家群体,“带着”翻译家壮游意大利,这是陈丹燕作为一位中国作家和上海作家,赋予古老“格兰度”旅行的新的内涵。

上海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1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