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陈思】从敬仰到信仰

2016年07月08日16:06 来源:上海作家网 作者:陈思 点击:

长征路之前,我很少谈论“信仰”。5月25日至6月3日,经过福建、江西、湖南三省,重走长征路。这一路,“一群人”改变了我对“信仰”的看法。

愿所有英魂找到安息之地

在茨坪的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纪念堂的右侧大厅内有54位死难烈士。他们是井冈山上的老红军,革命在这里,牺牲在这里。所有的照片里几乎没有笑容,据介绍,部分照片是留下来的,部分是根据亲友回忆摹画的,还有部分收集不到照片,他们只留下了一个名字,一幅党旗和青松代替一切。卒年减去生年,所有人都清一色的年轻,二十来岁或者三十来岁。年纪轻轻就没了,很惨。除去他们,长征路上的雪山、草地埋葬了二十余万这样的战士。一群人一路前进、一路死去,生者又继续前进。我与他们,相隔八十年,在一个纪念堂相遇。他们挂在墙上,三面墙,雪白雪白,肃穆庄严。因为信仰共产主义,所以不怕艰苦,不怕绝望,不怕死亡。这群人用他们的生命证明了信仰的强大,共产主义的光芒。长征路上死去的英雄,有名的或者无名的,这一路,希望你们能重新找到党的旗帜,再次聚在一起,安息。

黄洋界上炮声隆

井冈山上的雨,很大、很急。以“黄洋界”为中心,旅游巴士在山上兜兜转转,看到的是绵延的山脉,头顶的是瓢泼的大雨。黄洋界曾经发生过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西江月.井冈山》中“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记录的就是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站在黄洋界的山上,山雨飘摇,山路泥泞,但是,迫击炮对准山下,似乎就是对准了胜利。“旌旗在望,鼓角相闻”战士们坚守阵地,英勇斗争,从容不迫,最终赢得了保卫战。很多年过去了,在这里似乎依然能感受到战役胜利的喜悦氛围。面对着数倍于我军的敌人,红军没有表现出害怕与不安,“围困三千重”却“岿然不动”,他们给黄洋界留下一首赞歌。黄洋界的山上,来来去去很多行人,穿着红军服,重走长征路。恍惚间,似乎回到了那场箭在弦上的战役现场。在这里,红军战士的英勇与淡定展露无遗。

不爱红妆爱武装

重走长征路上,两位女红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贺子珍与伍若兰,两位战士在井冈山的碑林中相邻而立。贺子珍是毛主席的妻子,在长征中重伤,三级甲等残废;伍若兰是朱德的妻子,在反围剿中被敌人残忍杀害,她的头颅示众于长沙城内。清丽脱俗的照片记录了年轻貌美的年华,但是在最好的岁月里她们却进行着这辈子也是历史上最艰苦、最困难的事情。长征中摸爬滚打、风餐露宿,两人有男儿一样钢铁般的意志,也有共产党人大无畏的牺牲精神。面对敌人逼迫,伍若兰誓死不从,“我不会说,除非日从西方出,赣江水倒流”。这群人的英气与硬气,做不到,甚至想象不出。在这群“不爱红妆爱女装”的战士身上,我看到了坚定的革命信念。

小时候学过很多长征故事,一袋干粮、红军草鞋、草地夜行等等,但是故事仅仅停留在文字。当身临其境,才能真正体会到这群战士的伟大。长征是一群人靠着信仰,用生命搭建的奇迹。我敬仰他们,愿意去学会信仰。

上海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