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杨知寒】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2016年07月13日11:17 来源:上海作家网 作者:杨知寒 点击: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我有幸在五月底跟随上海作协的老师们沿着过往红军长征的路线,经过福建、江西、湖南三省,体会那段坎坷艰难的长征岁月。

作为一名刚刚大学毕业的90后,对于长征,我的感受无疑是模糊的。两万五千里的距离,很长时间里只等同于历史课本上几笔单薄的记述——我无法想见,更很难体验当时的种种。今年正巧在结束毕业论文答辩的第二天,我跟随上海作协的老师们有机会亲历长征。地点多是些偏远的山城、山区,路上时间较长。在未抵达目的地前,我长久地望着车窗外面,眼见城市逐渐消失,远处磅礴的山形逐渐隐现,心知这次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旅程。取代观光客的闲情逸致的,应是我,这一个对革命事业知之甚少的小学生的一次潜心学习。

这次重走长征路,参观了很多历史展馆,其中大量影像和实物资料陈列其中,每一件都是当时历史的亲历者,见证人。隔着玻璃窗,细心辨认那些经由岁月磨蚀已变得昏黄老旧的的器物,有许多是当年的长征战士自发捐献的。这些器物初看来平平无奇,有行军用过的水壶、草鞋,还有家书。可就是这些年代已远的日常用具,令我的目光久久逡巡其上,因为裹挟了特殊历史的记忆,这些器物上不约而同都带有一份特殊的气质。我拍了其中几件的照片,后来再看时便常独自幻想,这些东西当初是为什么人使用过,又以它们的视角见过怎样一场人生……这些思考,伴随了一路行程。

有一个关于草鞋的故事是我久久难忘的。那一双草鞋安静地陈列在展馆中,与众不同之处是鞋子前端缝有两个毛茸茸的线球。我当时好奇,这样一双鞋子怎么会出现在红军长征的展馆里呢?当时条件恶劣,资源贫乏,很多时候长征战士不得已只能光着脚板前进,拥有一双草鞋已是好运气,有哪来其他毛线缝制装饰物呢?何况,这一点心思也太女儿气了。后来,听了讲解,才知原委。这双草鞋也是出于一个长征老兵的捐赠。他离开家乡时,妻子做了一双草鞋给他,长征路遥,他一直舍不得穿,唯有一次横渡江水时情况紧急,他以为再无可能回还,才穿过一次。后来革命胜利,他回到家乡,经年过去了。他的妻子早已在等待中耗尽生命,却也没能等到他回来。

感于妻子的深情,也怀揣一份对家人的歉疚,这名老兵将妻子送他这双草鞋前头另缝上两个绣球,使它从此独一无二。导游说,他的妻子名中带个“秀”字,想是为此吧。离开展馆后很多天,我都一直在想这个故事。说它是故事,其实也是实情,甚至很可能是万千实情中的一个——拥有这样多心碎故事的长征路,带有这样多鲜血牺牲的革命史,它进行下去最终取得胜利,原因和结果殊途同归,也是最令我感动——皆因是自发自愿自求的一条路。这是信仰的力量,跨越人间爱欲生死。时隔多年,我们已很难去完全还原当时的情景,感受当时人的心理活动。我想,对于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行军的意义,或许唯有从这些人类普世价值的相通上才能体会吧。

信仰。追求。自由。独立。

这些一度在我心底里标语似的词汇,在这次重走长征路的旅途上一次次被重新赋予血肉,乃至灵魂。我感受到的,绝不仅仅是一两个中华儿女的舍生忘死,家国为先,我开始真正明白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最终能以不利条件扭转乾坤。

因为抛却之重大,才能坚信前进之光芒。因为牺牲之惨烈,才能展望后世之耀眼。

他们当初抛却熟悉的家园,至亲的家人,从一条条艰险的山道上昼夜不息,肉身经受无数阴冷酷热,风雪雷电,心中或许并无清晰的蓝图,只想奉献一己之力,为构筑日后万千家园,万千同胞的万世太平填一块砖瓦。漫漫长征路,我看到的不止是一条前赴后继的人河,更是一条无数最朴素心愿汇聚的信仰之路——

他们脚踏草鞋,身穿褴褛,心怀光灿。

不知不觉从最后一站湖南岳阳回来,已过去二十天。生活重又恢复都市快节奏的五光十色,那遥远的青山层叠间传出的响亮红歌只能由电脑上的音乐软件徐徐播放。只不过,现在我听到这些歌曲,心境已不同于前时,好像更多得可以透过歌词和旋律,听得见一个时代的青年们意气风发,踏上征程的激动心情:

他们即将踏上险途,即将隔绝温暖舒适。但他们甘愿如此,换取一个新世界。

上海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1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