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三盅】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上海作协“重走长征路”主题活动体会

2016年07月08日15:53 来源:上海作家网 作者:三盅/(荣进) 点击: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有幸参加这次上海作协组办的“重走长征路”主题活动,我感到很光荣。这不仅是为了缅怀英烈,重温他们当年的革命壮举,接受爱国主义再教育,同时也是作家回顾历史、深入生活、走访采风、积累素材的一次难能可贵的机会。

此次活动首先为我打开了那扇尘封已久的历史的大门。大革命失败以后,以王明为首的左倾冒险主义又带来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沉痛失败。危难之际,中共被迫将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方面军从中央苏区撤离,向陕甘苏区转移。1934年10月,红军从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转道贵州,渡乌江,夺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抵达陕北吴起镇,最后在甘肃会宁完成了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

我们第二支队的“长征路”正是深入到最为曲折、艰苦、凶险的川贵高原与甘南州一带。

6月3日,我们抵达遵义。

6月4日,我们顶着黔北地区35°的酷暑,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然后驱车三个多小时来到土城,沿着红军的足记,过铁索桥,渡赤水,参观了红军当年活动与驻扎过的丙安古镇。第一天的走访行程,便让我有了这样的感慨:一样是人生,现在的人为了事业和梦想可以牺牲业余生活,而当年红军为了事业与理想却选择了牺牲生命。

6月5日,我们从赤水出发,在重庆北中转,去往成都,一整天都在路途中。到了成都,气温升至37°。

6月6日清早,我们驱车进入阿坝州,途径汶川和茂县。我们的车在高低起伏的盘山公路上颠簸,在峭壁上蜿蜒前行,每千米行军路,海拔就会被抬高四米。远望群山,峰与峰交错,层峦叠嶂,无边无际。联想当年红军长征,就连这样的公路也是没有的,他们要凭借怎样信念与毅力才能一步一步走过去?

从夏天走到冬天,我们花了一整天时间。当我们来到镰刀坝草原时,海拔已抬升至四千米,天下起了雨,气温骤降至6°。已是六月天,此地前几天却刚刚下过雪。脚下是泥泞沼泽,远处是白皑皑的山顶,这里便是红军当年翻雪山过草地最艰难的一段。

车行500公里,傍晚时分,我们抵达若尔盖。近四千米的海拔,使我们第二支队所有战友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想当年红军都是从低海拔地区上来的,高原反应也是在所难免,而且他们一路上全凭脚力,风餐露宿,远不如我们还有温暖的酒店可以落脚。想到这里,我唏嘘不已。

6月7日,我们一天都在行军路上,徒步量数倍于昨日。我们一大早先去了花湖,当年红军走得最辛苦的莫过于那一望无垠的沼泽地。支队战友李晓民老师告诉我,当年周恩来同志就是在这里染上了风寒,连日高烧不退,无法逾越这片沼泽地。后来是由两名战士用一块门板架起他,肩扛手抬把他运过去的。

告别花湖,我们离开阿坝进入甘肃,向北端的甘南州迭部地区挺进。久居上海,习惯了上海交通台的路况播报,使用最为频繁的词莫过于拥堵、事故,而在阿坝,电台最家常便饭的播报是山体滑坡、泥石流、塌方、掩埋、道路中断、抢修……

当我们终于来到了丛山峻林之间的腊子口,这里的地势令我们惊叹不已,这是个易守难攻的险要隘口,当年红军在此一战中死伤无数。听着讲解,我的思绪回到了当年的战场,枪林弹雨在我身边呼啸穿梭,我仿佛听见了冲锋的号角,看见了红军战士奋勇杀敌的英姿,他们前仆后继,血染腊子口。

当晚,我们第二支队直至晚上九点多才回到若尔盖,大家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6月8日,我们第二支队五点钟起床,驱车赶往红原,从红原机场飞回成都。基于效率优先原则,我们的长征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走了北端的腊子口,回头再走大渡河与泸定桥。

6月9日,我们从成都出发,前往石棉、海螺沟,甘孜藏族自治州。大概是因为已经上过阿坝高原,刚从天边的若尔盖下来的缘故,所以此番二度进山,如履平原,异常轻松。大巴在成雅高速上冒雨挺进。贡嘎,贡嘎,这分明是心跳的声音,更像是红军的战鼓。

中午,我们在雅安当地品尝了红军当年吃过的“九大碗”,然后来到了大渡河渡口参观。这里的河水远不如当年那样湍急,可即便如此,再好的水性也难以游泳渡河。抚今追昔,我沉浸在一条渡河小船和十七勇士的故事当中久久不能自拔。

离开大渡河渡口,车子开过群山雾海,跨过186米世界最高桥墩,穿越10公里世界最长隧道,我们进入甘孜州,来到了贡嘎山脚下的磨西古镇。这里生活着藏族和彝族同胞,这里也曾是毛主席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

6月10日,大雾,我们登上了贡嘎山侧面的神鹰峰,最高到达了4300米的“登山英雄纪念碑”,在红石滩我亲手码了玛尼堆,一来是对贡嘎神山以及当地宗教信仰表达敬意,二来缅怀红军长征队伍和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英雄。

晚上,我们忆苦思甜,品尝了红军吃过的野菜和青稞面糊糊,即使如此,都比当年红军的伙食好很多。吃着吃着,一桌人都留下了眼泪。很受教育。

6月11日,是我们“重走长征路”第二支队的最后一站:泸定桥。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站在这寒意逼人的铁索桥上,我仿佛看见了22勇士冒着对岸敌人凌厉的枪弹,盘索爬行,步步为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悲壮景象。正是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奠定了长征胜利的基石。

是的,当年红军为了事业与理想毅然决然选择了抛头颅洒热血,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们的事业是伟大的革命事业,他们的理想是共产主义理想,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归根结底,是为了让我们子孙后代不再流离失所,不再饱受战争之苦。我深深地感到,我们如今幸福祥和的生活来之不易,必须加倍珍惜。同时我意识到,我们肩负时代赋予的使命,让我们接过红军的旗帜,继往开来,大步向前,披荆斩棘,开启社会主义的新长征。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上海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1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