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专题 > 纪念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活动展
2016年07月12日14:49 来源:上海作家网 作者:饶悦 点击: 次
时值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作为上海作家协会重走长征路第二支队的成员,我怀着崇敬之心,踏上了“重走长征路”的征程,去追忆史诗般的历史,看看80年来长征沿途的变迁。在10天的时间里,途经贵州、四川、甘肃3省,行程几千公里,探寻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地点13个,遵义会议会址、四渡赤水纪念馆、丙安红军渡口、镰刀坝大草原、腊子口战役纪念馆、“七根火柴”、磨西红军长征纪念馆……
一路上,我们历经了成都的高温袭击,经受了接近零度、海拔近4000米的高原地区,也切实感受到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真切含义,虽然公路已与几十年前的泥泞土路不可同日而语,如今大多数都是水泥或柏油路,但蜿蜒曲折却没有丝毫改变,我不禁感叹,今天我们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衣食充足,山路已修,又没有人围追堵截我们,走得都这么艰难。当年红军是怎么走过来的?走得是何其不易!
此行第一站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在一排青瓦红丹柱、灰砖白缝墙的建筑物的二楼召开了遵义会议。随后进入展馆,看着陈列在“红军政治部旧址”内红军当年留下的物品:宣传红军政策主张的《红星报》;书写在老百姓门板上的宣传标语;记录战绩的《战功表》;红军作战用过的步枪、手雷、草鞋、草帽……随着图片、实物、复制品的展示,渐渐穿越80年的历史烟云,将我们带回到决定中国革命前途的危急关头——1935年元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遵义,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正是这次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在革命危急的紧要关头,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从而赢得了长征的胜利。
沿着赤水河、大渡河,我们在崎岖蜿蜒、险象环生的山路上穿行,追寻当年红军的足迹。四渡赤水,是毛泽东驾驭战争、指挥作战的神来之笔,他满腹韬略,沉着镇静,指挥红军时而北渡,时而南涉,声东击西,神出鬼没,在国民党数十万大军重重包围之中,穿插迂回,犹入无人之境。令军事专家叹为观止的四渡赤水之战就神奇地发生在这里。
腊子口,长征最后的一道险关,是中国革命的重大转折点。关于腊子口战斗,我最早是从《长征组歌》中听到的,“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当我来到腊子口时,望着那陡峭的悬崖,心中十分感慨。当年如果没有那个叫“云贵川”的苗族小战士只身攀上崖壁,从山顶投下手榴弹炸毁敌人的碉堡,并且系下绳索为后续部队“开路”,那么红军通过腊子口将要付出更大代价。如果不能成功攻克腊子口,北上的道路必然受阻,那么红军也许只能退回草地,等待他们的可能就是失败。中国革命的命运可能因腊子口战役而改变。但历史是不能假设的,红军就是一支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英勇之师,任何艰难险阻也无法阻挡他前进的脚步。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的。可是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这是我最早从课本上读到的《飞夺泸定桥》,对泸定桥的最初印象。当我真实地走上泸定桥,看着汹涌澎湃的大渡河水从脚下奔涌而过,即使铁链上已经被牢牢地固定了木板,内心还是紧张害怕的。想起当年战士们过桥时木板全部被截去,只剩下生锈的铁索,冒着枪弹雨,顶着滚滚浓烟,忍受着敌人火烧铁链而受到的痛苦,还要继续艰难地匍匐前进。
几乎在我们走过的每一个与长征有关的纪念馆,都能看到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有龙飞凤舞的毛体,也有印刷体,读着读着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
触摸那惊心动魄的历史,切身感受长征的艰难,我体会到了永恒伟大的长征精神,灵魂得到一次次净化和洗礼。越是走近长征,了解长征,就会越发强烈地感觉到它带给红军官兵的强大精神动力。这种坚定的革命理想和必胜信念,是长征精神的核心,是一切胜利、一切震撼的基石和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