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学信息

思南读书会:陈寅恪与上海的不解之缘

2019年04月24日16:10 来源:思南读书会 作者:思南读书会 点击:

从左至右为高克勤、陈尚君

12月17日下午两点,第156期思南读书会以“陈寅恪在上海”为主题,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上海古籍出版社高克勤社长围绕陈先生与上海的关系、陈寅恪在上海的学生、陈寅恪与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出版史进行对谈。

求学之缘

陈寅恪先生被认为是当代中国最有成就的史学家,他1890年生于长沙,1969年在广州去世。陈寅恪早期到过长沙、武昌、南昌、南京等地,十三岁时随长兄自上海赴日本留学,十六岁时回国到上海复旦公学读书,后又从上海出发,到德国、瑞士、法国、美国留学,三十七岁回国,成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著名的四大教授之一,抗战时颠沛流离,先到香港,后来到昆明、成都等地。抗战结束后,又到北平,1949年初,他最后一次来到上海,由上海到广州,在岭南度过他生命最后的二十年。

从陈寅恪的人生脉络来看,上海似乎只是他占据时光不多的一站,但实际上,上海给陈寅恪先生的人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记。陈尚君教授介绍:“陈寅恪第一次到上海,是他十三岁去日本读中学,上海在清末明初是中国大码头,所以从这里出发。”陈寅恪在日本进中学学习,留学时间约三年,就因病回国。随后又到上海,进入复旦公学就读。复旦公学即现在复旦大学的前身,成立于1905年,同年秋天陈寅恪入学该校。谈及复旦的求学经历,陈尚君教授详细得讲述:“当时复旦开设的课程,首先是关于修身,主要是学宋明理学的部分,学经学则读儒家基本经典,学古文是学习唐宋古文写作,以及其他的课程,这些课程因为1905年废除科举制,传统教育的基本规模还在,这部分的传统教育,对于陈寅恪先生是非常重要的。”

陈尚君

“在近代学者当中,陈寅恪先生是很特殊的,他有过在复旦学习经历,有长期在欧美留学的经历,但是都没有修满学业,也没有拿到学位,但他学术名声在清华国学院得到充分的表彰,而且给予很高的地位,是清华国学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之一。”

陈寅恪曾在清华国学院、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担任职务,其最重要的工作是对中国史的研究,尤其是唐史的研究达到很高的水准。

“先生最后一次到上海是在1949年初,这个以后再没有踏足过上海。”陈尚君教授这样说到。

得意门生在复旦

“陈寅恪先生的著作出版离不开两位忠实弟子的帮助与推动。”

陈尚君谈到,其中一位学生,即陈守实先生,是清华国学院学生,后来在复旦历史系长期任教,于1974年去世。陈守实先生从事史学研究,最重要的建树是《中国土地制度史》。

另外一位学生是蒋天枢先生,蒋先生在清华国学院读书,他早期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全祖望年谱》等,中年以后主要做《诗经》《楚辞》。

陈尚君教授强调:“蒋天枢先生个人著作到80年代初并未达到一生学术的完成。但是他以巨大的努力把老师交代的工作做好,完成陈寅恪文集的整理出版,而且撰写了《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蒋天枢先生一生对老师尽了学生的责任,做出了很好榜样。”

高克勤

高克勤社长补充说,陈寅恪先生的家庭也与上海有着一定的关联。陈寅恪于1927年订婚,1928年结婚,夫人是晚清台湾最后一名巡抚唐景崧的孙女唐筼,他们育有三女。

“大女儿陈流球曾就读于上海第一医学院,二女儿小彭定居香港,小女儿陈美延1956年考入复旦大学化学系,后定居上海。陈寅恪生平的愿望是想到杭州、上海这种城市生活,身后可以陪伴他的父兄。他的父亲陈散原后来葬在杭州。陈家三姐妹按照遗愿想把他葬在散原先生身边,但杭州西湖现在是风景名胜区,不允许新建墓地,她们经过很大的努力,最后不能如愿。”

如今陈寅恪先生和唐筼夫人的骨灰安葬在庐山植物园,庐山是陈先生的父亲曾住过的地方,这里临近其祖籍。

与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往来

高克勤社长向读者介绍说,陈寅恪先生的完整著作最早是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他写了很多文章,但写成专著得只有三种:《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这三本书最早在岭南大学印刷。

“因为陈守实先生和古典文学出版社好多编辑熟悉,就把陈寅恪先生的想法传达过来,就和古典文学社有了来往。从1956年到1965年十年间,古典文学出版社、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和陈先生来往的书信有十几封之多,在这本书里都有收录,反映了我社和陈先生来往,反复洽谈稿件出版事宜的过程。”

陈守实与蒋天枢对老师都非常崇敬,做事周到,包括书的版式、繁体字、稿酬事宜都由学生负责联络。八十年代左右,陈守实先生去世,陈寅恪的文集主要请蒋天枢先生编校。高克勤社长提及:“今年是古籍出版社成立六十周年,我们想古籍出版社六十年来,让我们比较骄傲的一件事情,就是在国内最早出版陈先生的完整著作,所以把陈先生的手稿用线装本的样式出了,再把他和古籍出版来往的信件也影印在后面。陈家三姐妹说,这是陈先生著作中印得最好的一种,我们觉得很欣慰。”

现场读者

“陈寅恪作为一位学问精通的大师,对史学的贡献巨大。”陈尚君这样概括。

他说,陈寅恪先生追求学术独立,对中国史的唐史研究有重要贡献,提出了许多重要看法。他对于国家大势的走向判断非常敏锐,一方面继承传统,又把西方学术观念和精神带入中国,不是照抄很多理论,而是把这种理论贯彻到自己研究当中,提出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看法。

“陈寅恪先生把西方欧美学术大量的新锐精神带到中国,这样大师级学者出现,整体拉高了唐代史中国史研究水平。”

读者提问

思南读书会:第 156 期

现场:王若虚

撰稿:李祝萍

摄影:迟 惠

   杜湘涛

编辑:黄诗雨

上海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