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学信息

作家画家谈“中华创世神话连环画”

2017年05月15日10:48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徐翌晟 点击:

《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连环画绘本系列》至今已经出版了30套作品中的前17套,其余作品将于今年8月与读者朋友见面。昨天下午的思南读书会上,上海文联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美术创作小组组长施大畏,社科院学者沈国明,在“开天辟地工程”文字小组工作的孙颙,画家张培成以《梦开始的地方》为题,谈起了面对既遥远又亲近的神话题材时,作为创作者体会到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心的树立,是如何至关重要。因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民族如果不知道走过来的路,就不知道未来该走向哪里。

与世界对话的题材

西方艺术世界里,以创世纪为题的美术作品铺天盖地,且传播极其广泛,连中国的孩子都知道诺亚方舟,知道爱神丘比特,但是中国的创世纪讲的是什么我们的孩子却知道得并不清楚。孙颙说:“其实我们的创世神话比现在西方基督教《圣经》所讲的要丰富得多。一个具体事实就是,全世界都遇到过大洪水。西方神话有诺亚方舟,我们中国祖先讲的是‘大禹治水’。”孙颙认为,我们现在的难点在于,“大禹治水,大禹什么形象?盘古开天,盘古是什么形象?女娲,我们最早的母亲,是什么形象?几乎说不出!”所以,要美术先行,但是美术的难点也恰恰在此。

张培成也认同这个观点。他认为,需要让我们年轻一代重新找回民族文化自信:“我们现在年轻人讲到爱神就是丘比特,或者亚当、夏娃,不会去讲伏羲、女娲。”

而沈国明提出,“我们文化应该有和我们经济发展相衬的实力并以之与世界对话。人的诞生或者人类社会诞生的中华创世神话,是一个很好的与世界对话的题材。”

作为中华创世神话连环画绘本的领衔创作者,施大畏认为,今天讲一个上古时期的中国的神话的精神、脉络,没有文字的努力,仅仅以美术,是做不成的:“艺术家最重要的要有文字的,或者文学的,或者知识的支撑。中国英雄到底在哪儿?这变成我们一个思考的问题。”

沈国明透露,孙颙的文字工作非常艰难,因为中国的创世神话,史书有记载,但是都很简单。“比如说《山海经》里面有很多神话,但是每一个只有几句话。要把几句话演绎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然后还要用画面把它表现出来。创作的脚本就有这么厚,施大畏说有40万字。”

老画家是铺路石

施大畏提出,改革开放30年,缺的就是文化的传播。怎么用这个高度表述一个上古时期我们中华民族在宇宙混沌中开创了中华民族的神州大地?似乎很熟悉的神话故事,又似乎非常生疏。怎么把这个故事通过文化传播植入大家的心里?于是,画家们决定就采用连环画这一形式。“把中国的连环画往前推一步,我们都是近70岁的‘老炮’,电影里冯小刚最后拿了一把刀,在冰河上冲上前,我感觉那是一种精神。我们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做一些贡献,那就是我们最有价值的事情。”

沈国明把自己这批人称为“过渡之人”,这批艺术家,包括他们文字创作的认识都比较统一:“希腊神话故事用了3百年时间成形,《圣经》故事用一千年。我们真的刚刚开始。所以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我们这些人是‘过渡之人’,就是在海滩上捡几颗鹅卵石,如果铺路的话,我们就是打几层地基的人。施大畏现在创造的形象,若以后被人家否定,还是很光荣的事情。”

施大畏也很赞同铺路鹅卵石的比喻:“我们缺少什么?缺少时间。这种重重叠叠的幸福就是我们的经历,忧伤里边的幸福,这就是我们的回忆。通过我们最后这个努力,给大家做块鹅卵石铺路,是我们这批画家的一个心态。”“我们中华民族上古时期的神话人物,他们跟希腊神话里面的英雄真善美是相通的。我给自己提了一个问题,怎么把神变成人?不管你是希腊神话,还是中国神话,里面的英雄都是在造福人类的过程中献出自己的生命。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我觉得大家在造型上就不是一种娱乐化的简单描述,而更多的是心里的一种感受、一种感动。所以这17本连环画每个人都画得快乐。每个人角度不同,赋予了神话人物的感情之后,它就会产生温度,就会感动每个人。我们今天做神话故事,绝对不是我们这批人闹着玩玩。而是在当今国际语境当中,中国人怎么有尊严地面对世界?这就变成我们铺路石的作用。”

如果这批画家甘愿做铺路石,那么面对中国神话的传承,青年画家的责任在哪里?青年画家施晓颉说:“我们用年轻人的语境,用绘画的笔把故事讲好,让我们的后代把中国的神话故事讲好,这也是我们年轻一代该做的事情。”

这套书,在创作者眼里,是中华民族新一轮文艺复兴的一部分,是梦开始的地方。      

上海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2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