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学信息

张欣:书写都市生活来关注个体内心的挤压

2017年05月16日15:09 来源:思南读书会 作者:思南读书会 点击:

从左至右为张欣、止庵

5月6日下午,作家张欣和止庵做客第177期思南读书会,对谈张欣最新小说《狐步杀》的情节故事,并一同向读者分享各自的创作理念和他们对现代都市情感的挖掘。

写作的方式不止一种

在当代文学诞生后的一段时间内,许多作家的写作都是以不写故事为标志的,在意识流和黑色幽默等文学流派的冲击下,讲故事退化成较为低端的写作方式。在张欣看来,推动历史发展的就是政治和经济而非小说,她认为小说即是日常读物,能把故事情节写得完整合理,便是合格的写作。

因此,张欣保持诚实的态度,坦承自己无法将每次写作都上升到思想和意义的高度,她所追求的,就是能在故事情节之外表达她的观点,并使读者能够轻松地、顺畅地读完她的作品。

在其最新小说《狐步杀》中,张欣运用三个故事贯连整个长篇。两个故事相互关联,起于医疗纠纷,讲述凶杀事件,另一个故事保持平行,展开人物在创业过程中和情感纠葛过程中发生的另一个凶杀案。

张欣

讲故事的技巧,代表了作者在文字之前的品相。张欣不同于通俗的说书人,在《狐步杀》里,她抛弃了上帝视角,从情节的中途写起,运用小说人物自身的视角构建自身形象,并巧妙地把三个故事连接起来,厘清凶杀案的始和终,拼凑出一幅完整的景象。如此写故事,张欣说道:“就像一个拼图一样,当最后一个拼图拼上去的时候,也许和你原来想的东西不是一回事,但我觉得它会达到另外一种效果。”

止庵提到,张欣的写作,为了营造出一种和情节契合的节奏,愿意删减大篇幅的文字。就像都市的现代性一样,张欣在创作过程中,放弃长篇大论以协调文字和时代背景的关系,“我写作是很不吝啬我的材料的”,离开就是离开,死去便是死去,不需要为了创作更圆滑的片段或是出于写作材料稀缺的考虑而对情节有所保留,时代在变化,小说的节奏也相应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现场读者

备受挤压的都市生活

早期的张欣也曾被标签化为“都市言情”的作者,对张欣而言,这也是她身上所背负的最沉重的十字架。张欣认为,爱情是文学创作中重要的材料,虽然她的创作不乏情感的内容,但她关心的是都市对人内心的挤压。

都市生活,在张欣眼里,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观念。“我觉得都市观念会更理性,但是也更漠然,我们可以是对头,但如果这个事有利益,我们就做,做完了我们就分,分完钱就散了,因为我不喜欢你。”都市不同于乡村,它因其理性而显得决绝,相应地,一直在书写都市故事的张欣,也自然在文字中传达都市人的理性,和讲究利益背后个体内心遭受的挤压。

止庵

止庵说道:“张欣是在挖掘人的情感世界,她很在意人在内心深处情感是怎么来,怎么去的。”张欣对都市生活有很强的感受力和把握力,情节虽是人为建构出来的,但张欣的编排故事时细微地还原了都市人的生活细节,而这也是考量小说能否站得住脚的重要因素。

小说《狐步杀》也是如此,小说中包含了两个爱情故事,但作者并非在构造某个都市爱情的模式,它只是人的基本情感。透过这些情节,小说里突然发生的凶杀才得以解释,也就是说,爱情也只是为主题服务的素材之一。

而在这一沉重的凶杀案件之下,张欣用较轻松的语言来多角度构造人物,小说中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严格的坏人,所谓的杀人犯也没有明确的犯罪动机,也正因如此,张欣所关注的“都市对人内心的挤压”这一话题才显露出来。

嘉宾们为读者签名

问答精选

你喜欢照镜子吗?或者说喜欢给自己拍照吗?看到自己的脸会想到什么?

张欣

离开个案比较难谈,你说的这个我特别能理解。我觉得比较简便,你还特别相信写的时候可能还要不能收住,这就是纯文学,你疯了还在写,他们怎么打斗,有的特别有画面感。而我觉得那时候反而不能写,比如我纠结到抓人了就不写了。你不能顺着自己的意,顺着的时候会很舒服,你释放了,写作就是释放,我觉得有了那种画面感,你一直顺着自己这个,我觉得就会变成一种好像刚才你说的,经常找这样的场面,经常制造这样的场面。所以你要去掉一些特别有感觉的部分,能刹住,反而在一些心理活动这些上面要加强,我觉得这个就是纯文学和故事会的区别,一般的故事会不会有什么心理压力。纯文学是对抗的,故事会是顺着的。

思南读书会NO.177

现场:王若虚

撰稿:张作炜

 摄影:隋    文

编辑:黄诗雨

上海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