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专题 > 2017上海国际文学周

文学对谈:在这棵高挺的人类之树上

2017年08月17日22:50 来源:上海国际文学周 作者:文字 / 戚译心 摄影 点击:

8月16日下午四点,在思南公馆举行了《丘特切夫诗选》的发布会,该书的译者著名俄罗斯文学专家、诗人汪剑钊同著名诗人王寅一起,同台下的读者分享对于丘特切夫的诗歌以及俄罗斯文学的感悟。

(图中从左到右依次为:赵荔红 汪剑钊 王寅)

汪剑钊分享了自己同俄语和诗歌结缘的经历,谈论了自己从大学时代开始对于文学的热爱。他将俄罗斯的诗歌、哲学引入中国,让读者体会其中的美学。

俄罗斯的哲学并不像德国哲学那么理性、充满思辨性,而是充满了感悟性。他提到了俄罗斯的“白银时代”的诗歌,这些作品在中国诗歌界是被广泛接受的。俄罗斯的哲学倾向在它的诗歌中也有体现,汪剑钊提到,有一首诗歌中的“绝望也像是一场游戏”一句,反映出俄罗斯文化中对于生活的勇气。

而追溯到“黄金时代”,被人们所熟知的可能只有寥寥几人,这也是汪剑钊选择引进丘特切夫诗歌的原因。汪剑钊曾在他的作品中评论:“在黄金时代,普希金不是唯一的太阳。”他将普希金称作是“俄罗斯的李白”,普希金的诗作是充满天赋的,而丘特切夫更像是“俄罗斯的杜甫”,他有自己独到的一套技巧。

王寅谈论了自己对于丘特切夫诗歌的感受,他表示,丘特切夫并不是一个第一眼就会让人喜欢上的诗人,他的诗歌需要一个人的阅历、经历去读懂。他给我们讲述了丘特切夫的人生经历,并表示一个人的情感波折、人生经历对于诗人的创作有着极大的影响。他说,丘特切夫在自己的作品中,毫不留情地批判人性中的弱点。

在谈到俄罗斯的文学时,王寅评价俄罗斯的文学是关于人的文学,也是关于自然的。俄罗斯文学在文本中内容的体现和现实是完全不一样的;在俄罗斯作品中,有些形容词的运用比汉语还要丰富,这使得作品在感官上更加得复杂、深厚。

在谈到俄语诗歌的音乐性时,汪剑钊以“我爱你”在俄语中的语序改变并不会影响它的意思为例,讲述了他在翻译丘特切夫作品时遇到的问题。他在翻译时更多照顾了中文的理解,而不是使用一些晦涩古韵的词汇来达到押韵。他认为翻译中最好的还是去还原作者的原意。他说:“翻译最好的继承,是要自己创造。”

王寅说优秀的诗歌作品应当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丘特切夫在情感上是内敛的。汪剑钊补充说,在阅读丘特切夫的作品时,我们需要沉思来迎接美的到来。

在结束了对谈后,台下的听众就丘特切夫诗歌内容的理解,以及翻译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提问,汪剑钊用自己的分析和经历进行了回答。在活动的最后,汪剑钊和王寅分别用俄语和中文朗诵了丘特切夫的两首诗歌,通过朗诵来传达自己对于丘特切夫诗歌的理解。

上海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