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学信息

温和的怀疑主义者,温和的享乐主义者,这就是蒙田

2019年04月24日17:23 来源:未知 作者:上海作家网 点击:

从左至右为顾文豪、马振骋、袁筱一

“我知道什么?”这是蒙田在《雷蒙·塞邦赞》中的一句话,与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柏拉图的“要有自知之明”有异曲同工之妙。思南读书会第199期请到了著名的法语文学翻译家,也是《蒙田全集》的译者马振骋先生,华东师范大学法语系教授袁筱一和文化评论人顾文豪先生,为大家解读蒙田。

从法国人到世界人

马先生特地做了一份PPT年表,用四十分钟的时间让读者对蒙田的生平大致有一个了解:蒙田1533年2月28日出生于贵族之家,很早便学习了拉丁语,成年后入最高法院工作。之后结婚生子,六个孩子中只存活了一个女儿。他用了十七个月游历意大利,担任了两届波尔多市长,38岁开始过隐退生活。从1572年开始写《随笔集》到1588年共出版了三卷,接下来的四年里对《随笔集》进行修改、增订,直至1592年9月13日去世。期间,马先生还穿插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宗教战争,各教派人物之间惨烈的厮杀,讲述时一如蒙田的文字,平铺直叙,亲切生动,富于情趣。

1837年圣伯夫在解析蒙田作品时感叹“人心没有一个底,只有无数现象”,马先生也风趣地补充蒙田的句子,“坏人再坏,也总有人比他还要坏”。到了20世纪,总觉得大家是在文明世界里了,可卢旺达屠杀在三个月里就死了80多万人,人心到底在哪儿?

马振骋

《蒙田全集》是16世纪各种文化思潮、知识的一个汇总,是法国散文的杰出代表,开创了世界随笔史之先河。说到散文,袁教授补充道,法国的散文,也被译成随笔,“随笔”法文叫“Essai”,是一种谦称,一种具有法国气质的文学类型。

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在当时并没有受到客观的对待,甚至还遭到反对派的猛烈攻击。但是经过时间长河的洗涤,其作品越发地柔和、清澄,并闪烁着智慧之光。马先生引用为蒙田立传的人的评论,蒙田从一个法国人成为了一个世界人。

从文学意境到生活哲学

袁筱一教授则从法国文学史角度来分析《蒙田全集》。这套书的前三卷共107章,达百万字,第四卷新增加了“意大利之旅”“书信”和“家庭纪事”,这对译者来说体量是很大的。中世纪对于整个欧洲来说,绝大部分的作品是用精致的拉丁语完成的,后来出现了法语,并逐步过度到古典主义,经过启蒙时代,19世纪迎来了小说的兴盛时期,文学开始走向民众,一直到今天。法国文学走过了这样一个基本的脉络。

袁教授还对蒙田、拉伯雷、卢梭、巴斯卡的风格进行了比较。蒙田是一个起源,这个起源对后世影响很大,不仅仅是作为法语语言作品对后世的影响。他的文字更接近希腊智慧,看似是对生活的总结,但读来让你感到亲切;拉伯雷的性格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接受的,他讽刺的东西更有针对性,不像蒙田涉及到生活各处的经验,比如身体、疾病、死亡,包括战争等等;卢梭只关注自己,蒙田关注的是人类。卢梭和巴斯卡反对蒙田的作品,他们一边批评他,一边却在引用蒙田的文字。

袁筱一

袁教授认为《蒙田全集》里面很多东西都是蒙田博览群书的成果,对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无所不谈,并引用了希腊、罗马作家的精彩论述,但是一点都不学院派。这是蒙田对生活经验的总结,是他自己在谈论自己,是他在认识自己的过程当中所生发出来的很多想法。

马先生惊叹于蒙田文笔的细腻,这种细腻甚至达到了现代心理学的层面:“比如,蒙田会经常说,这句话一半是你说的,一半是人家说的。一开始我并不明白,但之后越想越有道理。你讲的一句话传到人家耳朵里面才算完整,传到耳朵里面这半句话就不是你说的了。”所以,按照茨威格的说法,要读蒙田,你的年纪不能太轻,而且要经历过挫折才行。

现场读者

从蒙田随笔到中国古代笔记

顾文豪对《蒙田随笔》和中国古代笔记做了一番比较。《蒙田随笔》1589年出版了三卷本,这时候的中国正值明末清初。如果把《蒙田全集》按照中国古代“经史子集”来定义的话,它不是集部书,而是子部书。

“经史子集”中的子部书是偏于哲学的著作,是单个思想的著作;集部书是子部书之后分化出来的,其最大的特色是杂;如果《蒙田全集》按照以上标准来划分,可以叫做《蒙子全书》,因为它是子部书。

《蒙田全集》有一个核心,那就是哲学和思想。中国古代笔记的核心是杂七杂八,具体说来有三个特色:第一是东抄西抄,第二叫以资闲谈,第三为掌故之学。但是这些古代笔记有一个缺点,好多乱七八糟的知识或者各种各样的知识点,和《蒙田全集》相比,缺乏思想的原创性。

顾文豪

顾文豪补充说,历史上有三位学者被誉为“中国思想界的三盏明灯”,他们是汉代的王充,晚明的李卓吾和清代的俞正燮。因为他们有常识,讲常理。与之对应的,《蒙田文集》则可以说是世界文学转型当中最初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源头。

袁筱一教授提到,法国很多汉语学家做类似比较的时候,都会把蒙田和庄子并提。

马先生也兴致勃勃进行补充,蒙田就是从人性出发,他的依据是人,庄子的依据的也是人。伍尔夫说,能够把一个人的灵魂、心灵所有的变化看得那么透的,只有一个人,就是蒙田。蒙田看得透还不算,他把一个人的心灵当作机器一样,时时检查自己,保养自己,检验自己,零件有松动的时候要去拧紧一下。

嘉宾为读者签名

你知道什么?

袁筱一提到了法国的一套系列丛书《我知道什么》,是知识体系的一套入门丛书。这跟蒙田的观点非常接近,人需要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但是过去这几百年我们真正认识自己、认识了这个世界吗?从根本上来说,蒙田是一个非常温和的怀疑主义者。只有质疑,你才能够有理性,才能够不断地去探索这个世界中未知的部分。同时蒙田也是一个非常温和的享乐主义者,他希望大家能够简朴而节制地品尝生活的快乐,不是极具奢华。

马振骋先生对主标题的这句蒙田最出名的话“我知道什么?”做了注释。这句话有几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我知道些什么”,第二层意思是“我什么都不知道”,第三层意思是“我知道些什么呀”,这里有反复质问的味道。这也就是人对自己的感知提出反问:我在人世有多少事是真正明白的呢?很多人喜欢夸夸其谈,再回过头来,你知道什么?一副对未来前景很肯定的样子,其实具体如何谁都不知道。蒙田也是这样,归根结底对未来不能确定。但蒙田并不悲观,他要你开开心心地过日子,光明正大地享受人生,这是他最伟大的地方。

读书会结束的时候,读者为马先生献花。马先生站起身,谦恭地接过花,向全场读者微笑致意,举手投足间印证了日本嘉宾,一位研究蒙田二十五年的学者宫川慎也的话:“见到马先生之后,觉得他知识很渊博,也非常绅士,如果蒙田还在世的话,他可能就是马先生这个样子。”

现场:李伟长

撰稿:岑  玥

摄影:杜湘涛

编辑:黄诗雨

上海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