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学信息

世界文学的星空下,有丰富的色彩也有相似的基因

2018年05月09日13:56 来源:文汇报 作者:王筱丽 点击:

在昨晚的“思南读书会”上,来自加拿大、法国、智利、捷克、斯洛文尼亚、丹麦、意大利、韩国、越南等国家的9位作家齐聚一堂,以“世界文学的共性和多元”为主题,与沪上的文学爱好者们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芭芭拉·保加可尼克、多米尼克·欧塔维、弗朗索瓦斯·罗伊三位诗人来自不同的国家,但对于诗歌的喜爱把他们联系到了一起。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是密不可分,什么样的诗歌在穿过语言的组合之后,仍然是能够打动人心?他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诗歌是不是可以翻译,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诗歌本身的作者,取决于诗歌本身的语言和目的语。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己本身的特点,有它自己本身的美丽之处,所以只能说翻译,尤其是诗歌,语言和诗歌结合在一起,这两者都是它本身的自我,有本身的特性和本身的特点。翻译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盖过原语的特性。”来自斯洛文尼亚的芭芭拉·保加可尼克说道。

弗朗索瓦斯·罗伊则认为每种语言都有它的精气神,所以说对于翻译来说,也就是能够尽自己所能,充分的调动译本的语言的资源,碰到不可译的情况,不译选择添加注释的方法未必不可取。

三位小说家大卫·扎布兰斯基、福劳德·欧尔森、雪莲讨论的则是小说创作中的核心命题:现实与虚构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

“生活本身,绝对不是非黑即白的,好和坏都不是绝对。强烈的情绪,每个人的爱恨情愁或者生老病死,都是小说家作品当中想要表达的,将真实生活的零散碎片拼贴还原,给以读者原貌是作家的职责。”丹麦的福劳德·欧尔森表示。

“艺术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模仿”的朴素的观念,作品的逼真性或与对象的酷似程度成为判断作品成功与否的准则。”对于现实主义的理解每个国家的作者理解都不尽相同,意大利作家兼汉学家雪莲谈到了中国现实主义与西方现实主义的差别,在她眼里,现实主义在中国作家的笔下更为温和,常常用幽默的语言来描述一些比较戏剧性的事情和故事。而在西方文学里,现实主义就意味着残忍和严酷,有时甚至会让读者不适。

说到世界文学的多元性的,拉美文学的独特现象不容忽视,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上,拉美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文学疆域,但人们往往会给拉美文学贴上固定标签,例如"拉美文学=魔幻现实主义",拉美诗歌=聂鲁达“。智利学者罗伯特·艾多认为,相比于其他地区的文学作品,拉美文学艺术手法确实更为夸张,文字中强烈的异域风情容易让读者忽略其背后的内涵,但其实若细细阅读,拉美文学中对于现实的思考,对于历史的回顾和在创作中叙事角度的转换都值得深究。

昨晚参加读书会的九位作者都是于上月正式启动的“鲁迅文学院2018国际写作计划”的国际作家,此项目意在推动文学国际交流活动。

上海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2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