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学信息

阿城:北极星在古人心中是什么?

2019年04月28日17:12 来源:思南读书会 作者:思南读书会 点击:

阿城

4月20日下午,阿城带着新作《昙曜五窟:文明的造型探源》来到思南读书会第294期现场,与读者分享了中国古代造型艺术的来源及其流变。青年评论家黄德海担任活动主持。

天极神符的演变

阿城的讲座从一张北极星图开始。由于地球自转,仿佛所有能看到的星星都围绕着北极星转动。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北极星被尊称为极、天极、一、太一,泰山是历代统治者祭祀它的高坛。阿城介绍,由于北极星具有唯一性,所以它被古人尊为唯一的神,而东方苍龙,南方朱雀等只能算是灵。

在殷商周时期,青铜器上都刻有天极神符,它代表着祭祀的合法性。西周早期的天极神符完全继承了殷商时代,但是到了西周晚期,天极神符消失了。阿城说,“天极神符一旦消失,一定是有大事发生了。”西周晚期,周厉王暴虐,国人愤起驱逐,国政由贵族联席治理,将国号定为“共和”。

阿城

与政治变动同步,“共和”时期出现了新的祭祀图案:多个天极神符型平等排列,规律性地环绕着礼器。到了秦朝,秦王权力不断扩大,秦鼎“素面无纹”。阿城说,“王是祭祀者,神为被祭祀者。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自称神,所以青铜器必然空了,不再有天极神符。

“宅兹中国”不是一个地理概念

1963年,陕西省宝鸡市贾村镇农民无意中挖出了一个尊,后被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纳入馆藏。尊的内底铭文记述了周成王在周公辅助下,按周武王的遗愿,经营东都洛邑的事。铭文中记载了“宅兹中国”,成为了文字记录“中国”的最早证据。

“宅兹中国”的文化内涵何在?在阿城看来,“宅兹中国”不是地理概念,而与宗教祭祀有关。“中”有一竖贯穿,代表着中央。它是一个象形字,对应着中国古代用于丧葬、祭祀或战争的建鼓。“宅”不同于现代意义上遮风挡雨的住所,是一个宗教场所。从字源来看,含有“宝盖头”的字大多都与宗教祭祀有关。所以,“‘宅兹中国’是指先盖一座庙,进行打建鼓的祭祀仪式,等待神灵对周王选址建都的回复。”

现场读者

建鼓的图像大量存在于汉代的墓室石刻,集中在山东、河南等地。阿城说,“建鼓是沟通地与天,人间与天极神及祖先的重要工具,它使我们了解 ‘宅兹中国’的 ‘中’的本质。”如今建鼓在汉族失传了,贵州、云南、四川等苗族地区在丧葬中仍在使用建鼓与笙,延续了古代的传统。阿城为读者播放了苗族使用建鼓和笙的视频,击打建鼓的同时有人吹笙,笙是为了模仿鸟鸣。

星象崇拜之下的中轴线

中国古代都城的中轴线也与星象有关。阿城介绍,北京的中轴线并非对应正午阳光的直射,故宫的中轴线北端指向了北极星,与正午阳光直射形成了一个偏角。而故宫最重要的政治建筑太和殿的命名也与北极星有关,“太”取自“太一”,即为“北极星”;“和”取义“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只有天下太平,才有生气。

阿城谈到,“统治者的权力以及地域合法性都在于这条中轴线。中国古代的首都布置都与星象对应,由星象来决定祭祀和权力的合法性。”例如,北海琼岛白塔尖指向北极星,与元上都的中轴线重合。而明代中轴线虽东移,也依然对准北极星。

此外,中国古人对北极星的崇拜,也反映在了中国山水画的象征结构中。目前找到的最早图例是唐代李道坚的墓室壁画,唐代建立之初崇尚道教,李道坚作为李渊的曾孙,以道教的宇宙观装饰死后世界。画中的山头飘着紫烟,对应的是紫微星。宋徽宗时期,皇家画院画家李成使用仰观垂象的方法创作了《万壑松风图》,画中的七座山象征着北极星,也代表着宋朝权力的合法性。

还有工匠壁画色彩完成稿《千里江山图》,阿城认为上顶到顶的山头是紫微星的垂象,河水则是河瀚的垂象。

思南读书会NO.294

现场:王若虚

撰稿:关  玥

改稿:陈  思

摄影:隋  文

编辑:江心语

上海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2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