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学信息

105岁文学泰斗、“人生健行者”徐中玉远行,他编写的《大学语文》影响几代人

2019年06月25日10:17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施晨露 点击:

作家、文艺理论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徐中玉2019年6月25日凌晨3点35分在沪逝世,享年105年。

徐中玉生于1915年2月15日 ,江苏江阴人。中共党员,民盟成员。少时就读于华士积谷仓小学、杨舍梁丰中学。1929年考入省立无锡中学高中师范科,毕业后至县立澄南小学教书。1934年考入青岛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担任山东大学文学社社长。1938年3月山东大学并入国立中央大学,他任“中大文学会”主席,并经老舍推荐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39年毕业于中央大学中文系,后到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研究古代文论,194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研究院中国文学部。1941年起任中山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1946年8月任山东大学中文系副教授。1947年任沪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任同济大学和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1934年开始发表作品。抗战时期出版编著五种,后著有《鲁迅遗产探索》《古代文艺创作论》《激流中的探索》《徐中玉自选集》《美国印象》等,主编文学研究丛书七套、大学教材《大学语文》五种及《大学写作》《古代文学作品选》等。1952年起先后任华东师大中文系主任、文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中文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高教自学考试中文专业委员会主任,《文艺理论研究》《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中文自学指导》刊物主编,上海作协第五届主席,中国作协第七届名誉委员。《文艺理论研究》主编,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北京大学中文系语文研究所顾问等。2014年12月获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

徐中玉涉猎广博,但无论做什么课题,他都强调求实、紧扣当下,不盲从社会思潮或所谓权威话语,形成了以传统文论为立足点建设民族文艺学的独特研究格局,在文艺理论界享有崇高声誉。他最为人所知的身份当属《大学语文》主编,这套迄今发行2000余万册,影响了几代人的教材让徐中玉的名字被无数青年人记住。1981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首版问世,是所有《大学语文》教材中最早的。迄今已更新至第10版,累计印量数千万册,在同名教材中市场占有率最高。这门街知巷闻的大学本专科基础课,曾经中断近30年。1978年秋,时任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与华东师大中文系主任徐中玉,联合倡议恢复大学语文课程。1980年,由南京大学和华东师大联合发起的大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在沪召开,全国共20所高校参加。会上决定成立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没有教材,徐中玉等人立即成立《大学语文》教材编审委员会。参与编写的各高校,穷数月之功,赶在当年年底前完成初稿。1981年1月,全体编委集中,定稿。

谈到《大学语文》的编写理念,徐中玉曾说,在《大学语文》问世的这些年来,我国思想、政治、经济、文化、学术等各方面都有了巨大的发展变化,但我们一直坚持以精选我国丰富优秀的文化、文学遗产为主,择优选入教材,作为感悟、熏陶、启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基本材料,这样做的信念从来没有动摇过。“大学语文”这门课,不仅可以让大学生们进一步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培养他们对祖国优秀文化、文学精品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表达能力,而且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人文精神和高尚的品德,铸造中国人为人的道德(鲁迅语)。无论在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还是在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培养创新精神等方面,“大学语文”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为‘基础之基础’的本国文化修养和语文知识,越发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各类高校和各种选拔人才的考试,‘大学语文’都已列为必考科目之一。”身为主编的徐中玉,以每版皆有的前言,记录了当时“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国家面貌。第一版《大学语文》出版不满两年内,被全国文、法、理、工、医、农等300余所大专院校采用;1982年“补充教材”出版,发行十万册,销行一空;1983年的第二版修订本,发行一百多万册。因此盛况,甚至于传出一则趣闻——就连徐中玉去买飞机票或到银行办事时,都有人对他说,看过他编的大学教材。

去年底《大学语文》第11版修订出版。徐中玉认为,大学语文学科性质的定位,必须把重点放在讲好文学精品本身上,经过教师引导和课堂讨论,把作品讲活、讲透,使学生把握到其中所蕴涵着的人文精神实质,不是一味讲字、词、句、篇,而忽视了整体把握。“一种教材可以原封不动用上几十年的日子早已过去……如果‘凝固’、‘保守’也可算作‘稳定’,那么,这种‘稳定’其实是很不足取的,因为它实际上乃是‘停滞’的饰词。”这是徐中玉的观点。他说,“优秀的文学作品是终古常新的。我们对本国优秀的文学作品的研究和审美鉴赏也永远不会穷尽。”

在徐中玉担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期间,华东师大中文系成了培养“作家的摇篮”,他的学生中有著名作家孙颙、赵丽宏、王小鹰、陈丹燕、南帆、毛时安、陈伯海等,形成了至今知名的“华师大作家群”。赵丽宏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考进华东师大中文系时,徐中玉正是系主任,他在系里宣布,创作上取得成绩的学生,毕业论文可用文学作品代替。赵丽宏以一本诗集交出了毕业论文,除了他,孙颙、王小鹰也分别拿出小说等作品。

百岁生日之年,徐中玉捐出生平积蓄100万元和5万多册藏书,并在华东师大设立“中玉教育基金”。他说,“虽年届百岁,有生之年我还要继续努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一生钟爱的文学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拿出积蓄支援贫困学生是我长久以来的夙愿,数目不多,略表心意而已。”

生活中的徐中玉平和冲淡,他爱看书,房间里几乎到处都摆满了书,家附近的长风公园里则时常能看到他散步的身影。而在先生年轻时,他健步如飞的身影,曾是华师大校园里的一道独特风景。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对于曾经历过人生许多坎坷的徐中玉来说,“健行者”或许是最合适的称号。

人生的“健行者”远行了。他的身姿、言行,常留人们心中;他的著作、理论,还会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上海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2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