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学信息

在《家肴》中品尝新老上海

2020年06月05日14:56 来源:思南读书会 作者:思南读书会 点击:

从左至右为汤惟杰、唐颖、王雪瑛

11月23日下午,作家唐颖携新作《家肴》来到第329期思南读书会,和评论家王雪瑛、同济大学副教授汤惟杰一起,探讨大时代里的“上海一家门”,在家肴中品尝悲欢与离散,在日常生活的变化中比较新老上海。

“小说的情节可以虚构,但细节难以虚构”

唐颖最新长篇小说《家肴》呈现了两代普通上海人的家族故事,在时代风云变幻中,书中的人物如一叶小舟在激流中飘荡,他们在命运沉浮里记载食谱、烹制家肴、体味人生百味。

《家肴》中,容美在每次家庭聚会时记载下上世纪70年代凭票证购物的食谱。唐颖谈到,食谱充满了感情,通过食谱就是在回忆当年做菜时,家庭里发生的故事。日常生活的元气与活力,很难在天翻地覆的外部世界中保留,但可以通过家庭生活保留下来。

唐颖

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唐颖认为,人物必须从生活中滋生出来。尽管小说的情节可以虚构,但细节难以虚构,是无法空中造楼的。所以在创作中,她一直以最熟悉的上海市民生活为背景,但是故事的核心一定要超越上海,才能引起更多读者的共鸣。

王雪瑛指出,《家肴》中的时间跨越了几十年的岁月,但阅读体验上没有沉闷感,具有叙事的张力和可读性。一方面,过往戏剧创作的经验,让唐颖善于运用戏剧的方式设计“导火线般的悬念”,让小说在不断揭开悬念的过程中步步展开。写实小说由此摆脱了庸常与老套,具有了可读性与叙事的张力。另一方面是《家肴》的结构方式。小说隔一章节的开始都有一个“家肴食谱”,体现出了普通上海人即便在物质匮乏时代,也能顽强地保持日常生活的乐趣,这是这是不同时代中不变的人间烟火,也是上海真实的日常生活。

王雪瑛

汤惟杰谈到,唐颖努力地在原有的“现代派”风格与写实主义之间寻求联结。与她早期现代派风格的创作相比,在《家肴》中,她更有意识地把有关自我的追问放回到家族史的描绘和日常生活生活的细节当中。饮食是《家肴》中的一个重点,每一章都有或大或小的聚会宴饮,或者日常饮食,或者点心小吃,同时“下一道菜是什么”也是贯穿小说的悬念。汤惟杰用《追忆似水年华》中的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旨,“当一切往事都烟消云散的时候,只有滋味和气味,为我们构筑其关于过往生活回忆巨厦。”

食色男女中的幽微人性

元鸿、阿馨、宝珠这三位叛逆的老辈人,是唐颖创作《家肴》的出发点和动力。她谈到,这些人似乎在道德上有“瑕疵”,不能被很多人认同。比如,元鸿和阿馨在老年的时候要约会,甚至还有非法的性关系;宝珠不惜变卖家产,在文革当中,欠债借钱也要坚持自己考究的生活方式。但是他们身上有一种不屈服的精神,元鸿出狱后活力未尽,还想着去摆蛋摊做生意;宝珠在匮乏年代中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对外在环境的消极对抗。

王雪瑛指出,唐颖的笔触,有一种看透生活底色的冷静和细致,透出现实生活真实的骨感,正如《家肴》中写道,“岁月奔流,时代向前,而往事并不如烟。人物的心灵中都有经年累月的伤痛,犹如灰烬中的暗火,隐隐灼烧着他们的心情。”她谈到,小说中的人物既属于这个城市,又超越这个城市,作者从人物的命运中探寻着人性的幽微和复杂。比如元英和宝珠是同一代女性,元英是典型的上海女性,好强、要面子,常常急躁和抱怨,但是却用一生爱护自己的家人,宝珠则相反,她善于与生活妥协,即使经济窘迫爱美之心也不变,她不抱怨、不诉苦,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去化解人生的苦。在《家肴》中,每个人物都拥有自己的个性,同时也与其他人物构成对比。小说对个体、家族的命运起伏的追踪,也是对时代的嬗变轨迹的勾勒。

汤惟杰

汤惟杰谈到,《家肴》的肴,满足口舌之欲的美味,本身就是欲望的一种外在的化身。小说中伴随着口腹之欲,还有男女情爱关系。与《红与黑》中的于连、《高老头》里的拉斯迪涅类似,元鸿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人物,他的吸引力、生命力和生命的欲望联系在一起。但是唐颖的女性视角,把元鸿作为一个客体而不是欲望的主体来书写,塑造出一个“难以驾驭也难以消化”的男性角色。

新老上海有时只是一种循环

唐颖认为,新老上海有时只是一种循环,就像老房子成为现代人追求的时髦。老上海现在变成新上海,人们却开始怀旧,寻找以前的生活,甚至是过去已经消失的上海。人们往往会错以为,在匮乏的年代里几乎没有生活,但日常生活不是消失了,只是没有记录,甚至在匮乏年代过年更加有仪式感。历史常常只记录了重大的事件与人物,而记录平凡人物的生活和命运是小说家的责任。

现场读者

王雪瑛指出,历史的时间跨度与个体生命的长度构成了强烈对比。时代嬗变,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小段落,但却可以影响个体人生的格局。上海自上个世纪初的迅速发展,在大融合的背景下形成了海纳百川的开阔胸襟。新上海人在与老上海人的交流共处中,形成了上海创新和发展的活力。在唐颖的笔下,有新上海人,也有老上海人新的精神气质,还有很多上海人,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的生活经历。

汤惟杰眼中的上海元素,是五六十年代上海女性穿军装收起的腰身,是翻在外面的蕾丝衬衫领头。这样细微的区别,是自由意识的流露。同时,他也指出,不能局限在上海之中看待上海,而是要跳出这里,从更广阔的视角对这片土地进行审视和理解。

读者提问

嘉宾为读者签名

现场:陈   思

撰稿:周劼妤

改稿:陈  思

摄影:隋  文

编辑:江心语

上海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2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