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学信息

出小镇记:四代人的接力洄游

2021年01月12日15:32 来源:思南读书会 作者:思南读书会 点击:

从左至右为苏更生、路明、景蛮蛮

10月24日下午,青年作家路明携其新作《出小镇记》来到第341期思南读书会现场,和作家苏更生、景蛮蛮一起回望少年时的小镇,探讨自己的家庭在小镇与上海之间的接力洄游。

那么近,这么远

《出小镇记》以一个少年视角描写了几代人在陆家镇的生活经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毗邻上海的小镇一夜之间来了很多上海人。路明介绍,当年无法返沪的上海知青选择在离上海最近的陆家镇落脚,他们觉得我在小镇,离上海很近,心理上有所依托。

路明

尽管现在从陆家镇到人民广场开车只需要75分钟,但是在路明童年时,从陆家镇去上海去外婆家需要转三部车,车程四至五个小时。他曾经不理解母亲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坐四个小时的车去上海过年,挤在外婆家打地铺。路明回忆,他去上海时常常一开始很兴奋,想到自己会吃到很多小镇上吃不到的美食,但是过几天就会厌倦,最后数着日子盼望回去。而快到离开时,母亲的脸色就越难看,“过了春节之后,空气是比较阴冷的。那种气氛中坐上长途汽车往小镇开,很多次我看到我妈一路是哭回去的。”

和母亲一样,当时的知青对于“回家”有着一种倔强和渴望。路明谈到,当时的上海工业产值占全国三分之二左右,它代表着与奶糖、运动鞋、自行车、冰箱、手表等等时髦的产品,“人家一看到这个商品是上海产的,自动觉得带一层光辉。”苏更生表示,那时的上海是时髦的标志。对于离开上海的上海人而言,回来的心情就格外强烈。

四代人的接力洄游

路明谈到,对于上海,自己家庭的四代人有着不同的感受,他自己常常陷入一种矛盾而纠结的心理。小镇居民打趣他是“小上海”,回沪后亲戚朋友则叫他“小昆山”。“我小时候隐隐约约觉得自己是昆山人,因为在写自己的学校时会写昆山市陆家镇,最好的小伙伴也在这。但是在家里听父母的话,心里又有一种感觉,我有一天是要离开小镇,最后还是要去上海。”但是无论如何,16岁以前在小镇的记忆是他最宝贵的财富,所以他一次又一次想到儿时生活的场景,把这些故事写下来。

苏更生

对于母亲而言,“上海是她心头的朱砂痣。”路明说。母亲曾和他提过当年离乡插队的青年的一个细节——一开始大家过去送,会讲一些豪言壮语,但是等到火车一开,因为老式火车启动时,先往后退一退,然后再往前开,火车动的时候,突然之间一下子控制不住整个场面,哭声震天。车上20岁不到的少年们本来不想哭,受到感染哭起来,但是到了半路,哭累了,又把背包里的面包、扑克牌拿出来,开始嘻嘻哈哈。所以,“对于这些少时离家的人来说,无论到了什么地方,他们认准自己的家乡是上海。小镇像是一个车站,我在这边停一停,停多久不知道,但是将来一定回上海。”

苏更生谈到,书中还描写了路明的外婆——一位没有离开过上海的上海人,她有时也去小镇看望女儿和外孙,她从不住女儿家,带着自己的床单住招待所,学几句昆山的方言,带一些大白兔奶糖给邻居。路明形容自己的家庭四代人在小镇与上海之间仿佛完成了一次“接力洄游”。外婆是地地道道的“老上海”,母亲因插队离开上海,自己通过高考回到上海,孩子出生且成长于上海,时间因这座城市浓缩在了这四代人的人生中。

景蛮蛮

回不去的小镇

陆家镇上的所有上海家长曾经把回沪希望寄托在了子女的考学之路上,这种一定要回去的倔强使孩子们背负了来自家庭的使命感。路明回忆,当小伙伴在外奔跑玩耍的时候,自己只能坐在房间里背新概念英语、学乐器。他介绍,1997年至2004年是知青子女高考较为集中的几年,在这几年中,报考上海高校的多数为上海生源的学生。他们在压力极大的江苏高考中,毅然选择了比省内学校难度更高的上海高校。路明通过高考回到上海后,退休的母亲根据“投靠在沪子女”的政策,回到了上海。

在景蛮蛮看来,这种强烈的身份认同感似乎淡化于当下的青年人之中,“我们这一代有点像世界公民。我生长在成都,住在上海,我觉得故乡只是一个地点,这里有我的家、我的朋友。”

现场读者

近几年,路明重返小镇,发现小镇已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曾经走过的桥和留下的记忆都消失在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小镇正在遗忘自己。当他上周回陆家镇做活动时,一个比他晚出生十年的工作人员表示自己童年的陆家镇和书里面的完全不同,“这十年真的是天翻地覆,很多老的东西消失了,我觉得这本书有记录的意义。”路明说。景蛮蛮评价,书中的对陆家镇的观察和记录,回溯了当年的时代风貌,书写中带了几分地方志的意味。

读者提问

与在小镇和上海之间纠葛的路明不同,苏更生表示自己童年、青春期的回忆与北京的生活是完全割裂的。她在湖南的小镇长大,后来去了北京上大学、工作。她觉得自己像是活了两辈子,“一辈子在小镇,一辈子在北京。”

嘉宾为读者签名

《出小镇记》是路明写作的转折点,他计划之后以非虚构的形式书写上海的故事,包括传统的手工艺人等等。在苏更生看来,路明已经从一个自我的写作扩展到对城市的观察,在其关于上海的非虚构系列里,能看到很多不同人生的倾诉欲望。

「思南读书会NO.341」

现场:王若虚

撰稿:马金戈

改稿:陈思

摄影:迟惠

编辑:江心语

上海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3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