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学信息

用“Z世代”的个性方式讲述上海红色文化故事

2021年07月23日11:19 来源:文学报 作者:袁欢 点击:

前不久,根据“红色足迹——党的诞生地·上海革命遗址系列故事创作项目”改编的“曙光里的红色上海”系列纪录片宣布启动,一批来自上海戏剧学院的青年学生走访革命遗址,回望讲述党史故事,将作家们的文字转换为影像呈现出来。记者采访了该项目的制片人梁馨尹、茹菲娜和编导洪雅琪,了解到这一项目将推出五集纪录片,以竖屏拍摄,每集约三分钟时长,从校园采访提问引入到对革命遗址和故事的追寻。在开机仪式上,项目指导教师、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严瀓晔表示:“百年前那些革命者也是二三十岁的年纪,他们为了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现在我们让学生掌镜,是想让他们用更年轻化、活泼的、新的角度讲述红色故事,他们有自己的角度、喜好看故事的口味和方法。”

围绕中共革命斗争历史的轨迹,列入上海市作协重大创作项目的“红色足迹”系列,由孙颙、叶辛、赵丽宏等作家领衔,一批专业作家、签约作家和网络作家加盟,已推出第一辑《石库门里的红色秘密》、第二辑《暗夜里的星星之火》等著作合集。此次的纪录片蓝本正来自于这两辑作品,在深入阅读后,项目组选择了五篇作品,其中《从不凡中走来》以作家血红的《做好准备,走向胜利》为原型;《革命下的爱情》以作家吴清缘的《“大隐隐于市”的中共秘密机关:“福兴布庄”的秘密》为原型;《最后一封家书》改编自刘迪的《回望李白》等。

茹菲娜向记者介绍说,之所以选择这些文本,是因为在这些不同的故事里,她们找到了灵魂因素,比如李白的家书,“把现在的我们和过去的他们联系到了一起,通过探寻这些联系,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者在峥嵘岁月中的情感。在改编方面,我们不仅仅是讲述这些红色故事,而是希望从自己的生活引入,再通过不同的地点,进入并沉浸到故事里。”所以她们选择加入采访内容,希望能更全面地呈现“00后”视角下的红色文化与精神。茹菲娜也提到,一个难点在于平衡讲述传递红色文化精神和保有“00后”的个性特色,比如洪雅琪在改编《最后一封家书》时,剧本就改了好几版。茹菲娜介绍说,上戏今年有很多关于红色文化的项目,她同时参与了《寻访红色电影中上海地标的前世今生》,这一项目聚焦上海电影,试图在影像中穿越时空的限制,与百年前的上海交流对话。这两个不同形式的项目,一个从文字出发,一个从电影出发,带给她不一样的体验与感受。

而对于梁馨尹而言,这个项目则是一次更为直接的想法的实践,“我本人很喜欢看文化类节目,比如央视的《故事里的中国》《朗读者》等,我很享受观看这些节目后留下的感动与震撼的余味,而这些节目同样立足传统、红色等中国文化,既有传播文化、呈现历史的重要作用,也能让观者娱乐放松,很有意思。所以我希望自己也能在创作中多去接触、融入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与思想,做更多传承文化、传扬思想的影视作品或者电视节目。”在她看来,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电视剧《觉醒年代》《山海情》等优秀剧目以多元的形式出现在年轻观众视野中,并引起了强烈共鸣,“结合年轻人喜欢的元素,在红色历史的大背景下去呈现,是扩大文艺作品影响力很好的途径。”

主旋律的“青春讲述”不仅在于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与贴近当下,也在于这一任务将交由年轻一代手中,由年轻人来回望上海的过去,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更能激发出对这座城市更深切的热爱。

上海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