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学信息

文学经典关乎历史,更关乎现在

2023年04月25日14:57 来源:思南读书会 作者:思南读书会 点击:

从左至右为黄平罗岗、倪文尖范耀华

 4月24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罗岗、倪文尖、黄平作客第365期读书会,以钱谷融先生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为基础,探讨文学经典的标准以及其在当今时代的作用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范耀华担任主持。

经典关乎历史,更关乎现在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由钱谷融先生主编,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多次修订,本次华东师大出版社推出的是作品选的第四版。新增30余篇作品,收录自1917—2009年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经得住考验的作品,所选篇目采用最初发表或最初出版的版本,以显示历史原貌。罗岗、倪文尖均是编委会成员。范耀华提出,书中遴选作品的标准是什么?在数字化时代是否需要对文学经典的重新解读? 

罗岗介绍,这套作品选起源于华东师大中文系的一门专业课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与其他学校仅仅教授文学史不同,华东师大的课程设置是先读作品选,再读文学史,教育新生学会改变中学语文的思考模式,以不同的方法阅读同一作品。他谈到,书中选择经典作品有两个取向,第一是文学史取向,即历史位置所决定的经典,比如胡适的《尝试集》虽然不能代表中国现代白话新诗的高标准,但却是一种全新的尝试。第二是文学意义上的经典,这些作品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淘洗。比如鲁迅的一些作品无论从语言还是内涵依然经得起重读,能够发现美感与魅力。

罗岗

他谈到,作品选的每次修订都会有一些作品消失,一些作品出现。书中具体篇目的变化可以看出每个时代对于经典的理解既有继承也有变化,“当下的要求、感受、价值观、审美趣味的变化会成为重新发现经典、重新塑造经典的影响因素。所以,经典不仅关乎历史,更关乎现在。”

此次修订增加了刘慈欣的《流浪地球》。“这在五年前绝对不会发生。这代表着科幻小说的门类成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的组成部分,也许将来回溯起来,作品选中还会增加现代文学甚至晚清某些带有科幻的作品。”罗岗说。

从这套教材的学习者到教学者,倪文尖谈到,钱谷融先生提出的“文学的关键要看能否打动人心”的观点令他印象深刻。“这套作品选体现了钱先生文学性与艺术性统一的传统。他一方面看中作品形式,另一方面更看重作品背后的内容,就是文学性。关于文学性有一个朴素而统一的标准即是打动人心,但是人心在每个时代都在变化,所以作品选也在不断修订。”倪文尖说。

倪文尖

黄平评价这本作品选是他在十年教学中遇到的非常有特点的教材,“它是不断开放的,但又有恒定的内容,这恰恰展示了‘经典’变与不变的双重维度。所以它非常具有生命力,既坚守了文学的基本判断,又把大时代的风云变化容纳其中。”

黄平

从文学教育到语文教育

范耀华谈到,中文系学生毕业后常常从事与文学有关的工作,比如语文教育等等。从文学阅读者到语文教育者,身份与目标都发生了变化,那么经典作品在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中有何区别?

范耀华

作为中学语文读本的主编,倪文尖分享了自己的切身体会与具体实践。中学语文教育中常常陷入看到排比与比喻两眼放光,将思想主题与艺术特色割裂开来等怪圈。年轻时,他曾经告诫刚进入大学的学生一定要把中学的学习套路全部清空。现在他常告诉学生:中文系的教育一方面要突破文学爱好者的天花板,读出比普通读者更加高级的感受,比如内容与形式等;另一方面,永远要做一个普通读者,保持天真的阅读,不要成为一个庸俗的专业读者。同时,他也提醒,作为中学语文老师不能过分追求自嗨,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教学内容的转化与呈现。

罗岗谈到,经典作品都具有一种复杂性,包括思想、艺术形式、读者的感受等,这些作品在无形之中给读者带来艺术熏陶。知识可能过时,但这种艺术熏陶不会,所以无论做不做老师,读者都终身受益。

文学经典如何对抗内卷的时代

范耀华提出,由于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当下的生活越来越瞬息万变,文学经典是否能更加凸显自己的意义?还是价值被日渐消解?

黄平在参加世界读书日直播中曾被100多万的在线人数震惊,他笑言,“我上课一般的学生是30个人左右,我一看118万瞬间虚荣心膨胀,难道我的粉丝膨胀到这个数字了吗?”与直播等传播形式相比,他认为传统文学的传播形式可能已经边缘化了,“在当今这个时代,文学正面临着非常尖锐的挑战,我们不可能完全迎合时代的需求,但一定找到一种更好的方式来对接。如果一直保持文学就是永恒而自洽的陈腐观点,那么文学将很容易一步步流于边缘化。”

现场读者

罗岗谈到,现代人的阅读强度和时间增长了,比如看听书、微信读书、公众号等都算一种广义的阅读,但是真正的阅读却越来越少——“你能不能持续地突破注意力限度,走出舒适区,不是仅仅停留在弹幕的爽文和短视频中。”

他提到最近奥斯卡电影《魔界》重映,有观众因为时长太长,所以打出低分评价。“在数字化时代,以三分钟讲解一部电影、一部小说、一篇论文的“懒人包”越来越多,但是我们面对的这个世界、我们面对的人生包括我们对自我的理解都是复杂性的,这些没有‘懒人包’。”

读者提问

罗岗认为阅读文学经典能够给读者带来共通感,这种共通感是文学经典今天存在的重要因素,“在数字化时代,每个人看手机时间越来越长,我们每天面对屏幕误以为自己在面对世界,实际上在面对世界的同时又是一个孤独的人。可能我的想法有乌托邦的意味,但是我还是愿意强调文学经典所带来的跨越时代、跨越人群的共通感。”

对于文学在当今时代的定位和作用,倪文尖笑言,文学研究是大年三十打了个兔子,有它没它都能过年。他经常告诉学生如何回答“中文系学了什么”的问题——“文学没什么用,就是世界在我们面前打开了一些窗口,或者说世界在学过文学的人眼中不大一样了。”

思南读书会NO.365简讯

现场:陈 思

撰稿:陈 思

摄影:迟 惠

编辑:江心语


上海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3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