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学观察

上海五高校学者联合发起工作坊,探讨“文学教育”

2024年06月27日12:17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召集人 点击:

日前,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上海高校学者共同发起了“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学教育”系列活动工作坊,将邀请不同方向的教师、不同梯队的学生,乃至高校以外的社会群体,在“文学教育”的主题之下,每期围绕一个子议题,持续地展开讨论,澎湃新闻·上海文艺也将给予持续关注。以下为该系列活动工作坊的召集人发起词:

今天我们会特别关心“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学教育”这一问题,源于我们各自在教学中产生的各种困惑,源于我们希望人文在今天仍然可以发挥特别的作用,它由很多具体的问题所促发,在朋友们的讨论中不断汇集。当我们交流着各自的困惑和所面临的难题时,也逐渐发现这些困惑和难题其实指向了一个共同的问题——

今天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文学教育?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文学教育”虽从我们的实际教学中产生,但并非仅指在大学课堂里给学生讲授各类文学课程,而是含括了更多的内容和层次:

比如,文学作品应该怎么教、怎么读,才能沟通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期待之间的错位;今天中文系本科论文写作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以至于不少人斥之为鸡肋?以及更为根本性的问题——文学在当下的社会状况中还能够或应该有什么样的位置和功能?

再比如,如何反思文学专业训练的当下困境?文学教育无疑不能化约为狭义的专业教育,而关乎人的形塑与心性的提振,如今却在种种困局中丧失“形神”,我们又该如何破局?当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都受困于绩优的评价体系时,文学教育又该有何种评价标准?在人工智能如此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处理人工智能和文学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将文学教育的视野和模式与中学教育、创意写作进行衔接与互动?

还比如,我们感兴趣的文学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体系之内。我们还应将视野再扩大一些,主动了解、学习和尝试探索公共领域文学教育的各种面向和模式。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一方面传统的“文学读者”在逐年减少,另一方面在各种公共空间中的读书会、长短视频平台、有声书、博客、知识付费服务以及各种AI应用盛行的当下,不同人群基于不同需求所形成的多样化的文学、文化传播形式对于文学教育的启示是什么?又带来了怎样的困境?我们可以与其发生什么样的链接?更进一步,除了安于各种大众文化产品所提供的关于自我与生活的想象外,今天我们的文学教育是否能更深地介入民众的日常生活,启发人们反思和摸索人与文化、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促成上述关系建立在良性的基础上?

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展开讨论并持续思考的话题,在后续的讨论中,应该还会有更多相关问题被激发出来,推动我们去思考和探索。

这样的努力尝试,也让我们想起30多年前发生在上海的那场“人文精神大讨论”,那也是一场在困惑中发生的讨论,当时的发起者也是时代中的年轻教师,面对自身的困惑、文学的困惑和更大范围的人文学科的困惑,大家围聚在一起思考、讨论和争鸣。这样一场持续了两年多的讨论,在当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与意义,许多重要的精神和文学资源也流转到了我们当下的“此刻”,给我们提供了借鉴和继续思考的可能与路径。当然,今天的时代和社会已经发生了诸多改变,30多年的时空变迁与历史发展,也迫使我们不能简单参照过去而必须根据当下的状况做出回应,将视点从对由历史形塑的特定“自我”的审视与观照中,移向更为广阔的领域。

文学教育是人文教育的一个构成部分,无论是谈论文学课堂还是公共性的文学教育,我们都希望将讨论聚焦在文学范畴之内,通过文学独特的审美力量,唤起人内在的生命经验,去面对新的问题,如人工智能、人的内卷等,去思考文学在新的时代还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我们希望能在我们的工作之中切实地展开思考、讨论和探索,在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上海的高校中,以工作坊的形式,邀请不同方向的教师、不同梯队的学生一起讨论,后续还将邀请学校以外的群体参与进来:在“文学教育”的主题之下,每期将围绕一个子议题,持续地展开讨论。我们并不期待讨论产生立竿见影的社会效益,但这是我们诚挚地汇入时代与历史的河流的努力方式。正如王晓明老师所说的那样:“如果我们仍然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看作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那么,在扩展人的精神的丰富性,激发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造就他的广阔而深邃的精神视野等方面,人文教育就正可以发挥特别的作用。”

系列活动第一期“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学教育与文学阅读”工作坊将于6月28日在同济大学中文系举行。

联合召集人:

陈昶 丛子钰 刘祎家(同济大学)

金理 战玉冰(复旦大学)

汤拥华 徐俪成(华东师范大学)

朱羽 王玮旭(上海大学)

王宏超 冷嘉 夏天(上海师范大学)

学术支持:《探索与争鸣》编辑部

媒体支持:澎湃新闻·上海文艺

上海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