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0日16:07 来源:思南读书会 作者:思南读书会 点击: 次
从左至右为王宏图、房伟、项静
撰稿:周欣怡
7月22日下午,房伟携新书《王小波传》与复旦大学教授王宏图、青年评论家项静做客思南读书会424期,带领读者走近王小波的传奇生平。项静担任主持。
不可复制的特立独行
《王小波传》以王小波的人生轨迹为主轴,讲述了他生命各阶段的经历。本书不止于基于史料的揭秘,还如抽丝般梳理出王小波的精神成长。
房伟
谈及创作历程,房伟回忆道,从国企辞职到考研,再到读博后进行学术研究,他的第一本专著便是研究王小波与鲁迅之间的关联论。当他感到人生灰暗时,王小波的积极乐观带来向上的力量,支撑他走过来。
特别在他犹豫之时,王小波的名言“人总要不计利害地去追寻一件自己想要做的事,这可能才是人真正幸福的地方。”鼓励他坚持写作这本传记,还原王小波的真实面貌,让更多读者了解他的文学品质。
王宏图谈到,作为理工科出身的作家,王小波拓宽了中国文学想象的边界,对社会现象具有敏锐察觉力,这种特立独行的精神不可复制。他运用自己的方式改写了唐传奇故事,比如《万寿寺》给人想象力的冲击,《红拂夜奔》后半部分令人哭笑不得的荒诞感,这种精神气质与法国作家拉伯雷有相似之处。
王宏图
与大多数作家完全不同,王小波的写作呈现出一种异质性。房伟说:“他的作品,他所秉持的价值理念,比如智慧、有趣、自由种种,都和五四以来形成的现当代文学传统不同。他是特立独行的,正因为如此,他给九十年代以来的文学提供了新的想象。人们发现原来中国当代文学写作可以有其他路径,尽管这条路径只出现一个人,但毕竟已经出现了新的可能性。”
项静谈到,房伟的讲述中提到很多时间点,在这条时间的河流中,王小波的影响一直存在于房伟身上,同时也作用于很多读者身上。在她看来,王小波对西方文学的借鉴非常明显,他在作品中建造空间,而每个空间都有荒诞感,为小说带来思辨性。
项静
房伟回应,一个作家在成长中肯定会有很多影响他的文化空间,这是他精神生成的地方。从北京到云南,从牟平再回到北京,这几个空间影响了王小波的创作。
儿时的北京生活对他产生一种熏陶,“他小时候住在铁狮子胡同,后来又搬到教育部宿舍——大木仓胡同,这里看到很多小说中的细节。”云南培养了他最初文学的梦想,给予他浪漫的空间,而山东牟平则为他早期小说提供了背景。再回到北京时,进工厂做工,王小波认识了李银河,“八十年代,也是特别美好的时代,它给了很多人机遇,充满了理想主义。”
传记是一个美丽的陷阱
王宏图表示,传记是一个美丽的陷阱,把文学性和史料性、学术性高度结合是非常困难的工作。而《王小波传》很好地把握了不同维度之间的平衡,“读下来毫不枯燥,可以看出作者多年研究王小波的学术功底和实地采访的功夫。同时,他又清晰展现了王小波的精神成长,不至于让读者淹没在一堆史实当中。”
在项静看来,作者在收集材料中下了很大的功夫,比如特地考察了王小波在山东的生活时间段,并坚决做出了自己的判断。而且,能够在这本传记中看出作者对于王小波的热爱。
现场读者
如何把握传记中的平衡,房伟认为这是一个交叉问题。收集资料中,房伟通过实地走访和原始档案调查,首先确定年谱,再落实细节。他提到,传记原则也是广泛的史料原则,“假史料也有价值。当我们难以确定一些问题的时候,倾向于把不同采访对象的情况梳理在书里。”
房伟谈到,像王小波这样英年早逝的作家,被经典化的过程中主要是媒体在起作用,但媒体存在一些不严谨,塑造的形象与现实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史料会说话,大量的史料可以呈现真实情况,“传记有一个好处,就是使我们剥落对于作家的过于浪漫化的想象。”
现场读者
“历史充满很多偶然。”房伟说。王小波留学时自修计算机,发明了一套中文输入法。回国后,他想卖个大价钱,但是很快五笔出来了,所以没赚到钱,如果他赚钱了,可能就出现另一个IT界精英人士,文学界可能就少了这个人。他说:“作家有伟大的一面,但也有他平凡的一面。传记能给读者更加丰富地认识这个作家和他的生活,才能更好地认识他的文学形态。”
对抗遗忘的方式
关于“王小波神话”,王宏图提到,人们需要神话,这是一种普遍心理。他说:“如果我们不纠缠于神话故事的具体细节,神话里的很多东西有时是文化之根。它通过形象化的比喻,展示了一个民族的信仰,或者对这个世界最基本的认知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文学某种程度上是被边缘化的,但也是一种神话。”
读者提问
王宏图坦言,人们生活的不如意希望在文学中得到补偿,悲伤压抑中产生的作品总是感人的,“文学作品是绝望中的安慰剂或者发泄渠道,而读者对作家生平的想象也会受此影响。很多王小波的粉丝无意识中给他编造了一些悲惨情节,更加凸显英雄形象。”
项静同样认为,“王小波神话”的重要部分是创造一种悲情之感,“把他想得悲惨也是一种神化。神话中的英雄只有经过受苦、受过历练,才能显出英雄本色。”
嘉宾为读者签名
王宏图谈到,产生王小波这样的作家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他说:“人生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当文化空间日益拓展,未来的王小波是什么样,我们无法预测。”
他认为,即使科技进步,也并非一切都能够设计或改变,更多的是命运的作用。正如冯至所说,“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们对文学的理解和鉴赏,文学带给人们的启示,是科技无法给予的。”
思南读书会NO.424
现场:郭 浏
撰稿:周欣怡
改稿:陈 思
摄影:隋 文
编辑:邹应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