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1日12:07 来源:思南读书会 作者:思南读书会 点击: 次
从左至右为徐妍、孙国忠
撰稿:陆铭晖
11月25日下午三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孙国忠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音乐编辑徐妍做客思南读书会第438期,分享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最新出版、克里斯托弗·沃尔夫所著《巴赫的音乐宇宙:作曲家和他的作品》一书,共同探索巴赫的音乐遗赠。
作为艺术与学问的音乐
编辑徐妍介绍,本书从英文原版翻译而来,经两三年的精心编校,是一本难得的音乐学专著。作为巴赫专家克里斯托弗·沃尔夫最新力作,它对巴赫的代表性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沃尔夫以其高超的理论水平,揭示了巴赫的创作思维、理念和规划,能让读者对这位巴洛克时代的大师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孙国忠谈到,在国外优秀著作不断引进与音乐爱好者日益增多的当下,音乐书籍的出版正蓬勃发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作为该领域的后起之秀,既在人文出版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又在引进作品的选择上眼光独到,曾出版过《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莫扎特与纳粹》《1791莫扎特的最后一年》《莫扎特的黄金时代》等书。此次引进《巴赫的音乐宇宙:作曲家和他的作品》一书也正是精挑细选的结果。
孙国忠
本书作者克里斯托弗·沃尔夫是一位德裔美国音乐学家,曾任哈佛大学教授,他曾在莱比锡的巴赫档案馆工作,参与编纂了《格罗夫辞典》《巴赫年鉴》和《巴赫作品全集》等重要音乐著作,对巴赫的生平、风格和演奏有着深入的见解。
谈到巴赫作品目录的编纂和更新的历史和现状,徐妍指出:巴赫作品的数量和编号一直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因为巴赫本人并未出版过大量作品,且其遗产在分割后多有散失。后来的研究者根据不同的资料和标准多次编订更新着“巴赫作品目录”,最近的第三次更新是在2022年,由本书作者克里斯托弗·沃尔夫领导。故本书涉及的巴赫作品信息和研究成果比以往著作更准确和全面。
徐妍
“对巴赫的研究展示了人文学科的魅力所在。”孙国忠补充,西方学者为编订巴赫作品目录做了大量的工作,运用实证主义的方法,通过分析手稿、纸张、水印等细节,来确定巴赫的作品的真实性、年代和地点。巴赫的作品已经超过了一千首,而且还有可能有新的发现。音乐是一种艺术,但是也是一种学问,需要不断地积累和更新。
畅游在巴赫的宇宙
好的引进书在原版高质量的基础上,也与译者的努力脱不开干系。中途到场的本书译者——音乐学硕士、上海广播电视台编导毕禕,有着专业的西方音乐史基础与英语翻译水平。谈及此书,毕禕认为沃尔夫的书最大的特点是他“为巴赫作品的梳理提出一个‘宇宙观’,将它们一组一组呈现出来。”对于沃尔夫而言,巴赫的每个作品类型都是一个星系,每个星系之间中有好几个主要的恒星、行星,就是单个作品。“所以巴赫的作品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宇宙,好多个星系连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世界,这是巴赫的伟大之处。”
现场读者
毕禕按章节介绍了本书罗列的若干巴赫“星系”,如在早年的键盘音乐作品中,以《管风琴小曲集》《二部创意曲》《三部创意曲》为代表,巴赫规划过体量与标准;在以众赞歌要素为贯穿的一组康塔塔中,巴赫的每一个作品都有情感、逻辑的表达;在晚年作品中,巴赫以四卷《键盘练习曲集》证明了自己编写系统性教材的能力,又留下了《弥撒亚礼拜套曲》《圣马太受难曲》等大型作品。《赋格的艺术》与《b小调弥撒》则是其晚年对器乐和声乐层面上复调音乐的归纳,向人们展示如何把复杂的复调协调在一起。
在本书的前言和后记中,读者可以看到沃尔夫以何种思路为巴赫的作品分类,又侧重以何种观点去分析这些作品。徐妍提到,沃尔夫强调巴赫的独创性,这是同以往人们将巴洛克时期作曲家当作一个整体去分析的视角有所不同的。
现场读者
毕禕说:“独创性是一个艺术作品得以留存于世非常关键的因素之一。”在巴赫身处的“共性写作”年代,赞助人模式之下,个性并非市场对作曲家的要求,因此巴赫身上力求展现自身创作能力的个性意识是超前的。他的独创性来自对作品的精进,对复调的钻研与声部的完全利用。
跨越时代的音乐遗赠
沃尔夫的研究特征是善用手稿呈现,如同考古研究一样,从原始资料中考察。毕禕解释道:“与印刷稿的固定不同,手稿中音符的字迹变化可以直观呈现音乐的变化。”正如克莱莫所言:从巴赫的手稿上能够感觉到音乐。
读者提问
孙国忠补充,通过巴赫的手稿亦可以看出其在创作过程中理性和严谨的一面,例如结构、乐器的构想与组合。
为使观众更好地感受这份跨越时代的音乐遗赠,现场播放了《BWV12》中的一段,后半部分来自《b小调弥撒》。这是巴赫的一个旧作改订,即将先前作品经修订后融入新作之中。毕禕解读了巴赫改订旧作的动机,一是众赞歌意义的延续,二是写作用意的延用。
嘉宾为读者签名
现场又播放了荷兰巴赫协会演奏的《BWV1066》,作为典型的法国序曲,巴赫又在其中加入了很多变化,足以体现其创作个性。
谈到巴赫创作的风格时,徐妍认为,“很难用一个词、一个统一的风格形容巴赫的音乐是什么样的,他的风格非常多样化。” 毕禕则指出,巴赫是极端理性的例子,贯穿其创作始终的主要目的是属于正确的终极审美,在这一点上他可被称为“正确的作曲家”。
思南读书会NO.438
现场:戚译心
直播:庄清扬
撰稿:陆铭晖
改稿:郭 浏
摄影:迟 惠
编辑:邹应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