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1日12:25 来源:思南读书会 作者:思南读书会 点击: 次
从左至右为木叶、卢一萍、谢锦
撰稿:王瑞琳
12月23日下午,作家卢一萍携长篇小说《少水鱼》做客思南读书会442期,与出版家谢锦、批评家木叶共同寻绎荒诞世界中呈现的幽微人性。木叶担任主持。
千年帝制的荒诞书写
《少水鱼》的写作缘起于佛经中的一句偈语:“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一层意思是人生本身追求的虚妄,就像鱼在行将干涸的水塘里挣扎,避免不了死亡的结局;另一层意思是理想的荒诞,卢一萍解释说。
卢一萍
《少水鱼》书写了李氏家族五代人,为创建带有荒诞色彩的新唐王国,百年间自大巴山流徙到江南,再从东海荒岛远征到大巴山惊心动魄的历程。
四川本身是一个特殊的地域,经历了明末清初近百年的战争,形成了大量的移民, “人旺盛的生命力也是让我很感动的一点”,卢一萍说。
谢锦
作为高原题材的写作者,从《白山》的“世界屋脊”来到《少水鱼》里的“江南平原”是卢一萍对自己的另一种挑战。谢锦坦言,初读《少水鱼》带给自己一种“晕眩感”,《少水鱼》改变了《白山》中的坚硬风格,在江南水乡的柔情中营造了晚清一帮想做皇帝的乌合之众的氛围。
卢一萍自言,《少水鱼》是一部“在征途上的小说”。人和故事是流动的,他在其中寻找乡土小说的另一种叙事基调。从福克纳到马尔克斯,在他们世界性的乡土文学作品中,卢一萍试图寻找一些启示。在他看来,文学里的乡土书写不是“宣传”那些偏僻的地域,而是“通过人来反映时代的变化”,而将一群农民荒诞的登基梦想置于晚清的背景,是他为“千年帝制”本身所作的一次书写。
尽管距离千年帝制的结束已经过了百余年,卢一萍依然感受到“土皇帝”的意识,扎根在许多人的思维、行事方式里,“荒诞的呈现本身就是一种批评”。
木叶
木叶肯定了小说在中国现代性探索过程中的辐射力,清王朝的完结是中国帝制的完结,可之后依旧有像李宗羲这样的人想光兴帝制。“小说写得很荒诞,但大家如果关注一些新闻,即便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闻里还常说在某些小地方、某个人称帝了。”木叶指出文本自有的一种“锐度”,“就像鲁迅曾经批评过,当我们身上的辫子被剪掉了之后,心里面的帝王思想是否还存在,这是值得我们去反思的。”
“离地三尺”和“贴地飞行”的世界
谈及卢一萍的创作,谢锦对他的报告文学印象深刻,“卢一萍的创作始终是两条腿走路,他有很多非虚构的创作,非常扎实,完全是脚踏大地的真实世界。”而另一方面,卢一萍又在他的小说中营造了一个精彩的虚构王朝。“他把最真实、最贴地飞行的世界留给了他的报告文学,把离地三尺的行走留给了小说世界。”谢锦说。
现场读者
在谢锦看来,小说作为一个虚构的世界,本身呈现的就是“一种离地三尺的高度”,但“真正好的小说,一定有非常坚硬的骨架在其中,所有的血肉需要这种东西的支撑。”
不管是《白山》还是《少水鱼》中的荒谬,其中都有真实存在,“小说中的真实和荒谬就好像一枚硬币不能切开的两面。”谢锦坦言,自己在《少水鱼》的荒谬中看到的是“真实的人性,尤其是欲望”。“无论是要去做皇帝,还是去亡命的路上,支持着这些人的爱与权力其实都是欲望。”
现场读者
《少水鱼》涉及漫长的权力运作,木叶则读到了其中的柔软之处。“小说中写到刚开始要当皇帝的李宗羲,把仇家母女掳掠海上,他们之间有过互相杀伐,有过爱恨情仇,但最后燕古雪有了一个领悟,她说去看看大海吧,海里有船、有鲸鱼、有海燕,大海本身是没有恨的,真正达到大海的胸怀后,你会发现你是没有恨的”,这个章节就叫“大海没有恨”。李宗羲活了一百多岁,他说“我不是上帝,我的长寿其实恰恰是上帝对我的惩罚”,在木叶看来,这句话和前面“大海没有恨”遥相呼应,“或者说他的帝制思想,恰恰是上帝对他的某种惩罚,这是小说不动声色中的锋锐。”
卢一萍补充,“李宗羲的帝王梦一如少水鱼的象征,本来就是一个很荒诞的事情,最后也是在思考我们人究竟该怎么活着,这是作品要表达的一个主题。”
文学本身就是先锋
木叶谈到,小说中亡灵的叙事、虚构的王国、历史现代性的检讨,都让人联想到先锋文学。我们谈到先锋文学的时候,印象都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那种“形式之梦和内容之谜的结合”,作为深受先锋文学影响的一代人,先锋因子“作为一种方法论和美学思想”亦存在于卢一萍的作品中。
卢一萍回应了自己对先锋文学的理解和反思。“先锋小说有一个重要的特质就是意念先行”,这种意念也是先锋小说真正触动人的地方。他希望走出八十年代带给我们对先锋文学的狭隘理解,“只要没有被我们书写过的,用新的方式来书写过的东西都是先锋的。”
读者提问
然而“意念先行”同样意味着“漏洞”可能存在。甚至在余华的经典小说《活着》中,也存在着小说技术上的漏洞。因此,“细节的真实”不能依靠想象,只能“到大地上去行走”。“我从1996年毕业回到新疆之后,几乎把整个西部走完了,其实就是在寻找小说中的很多细节,细节决定了一部小说的生命,我希望我的小说中尽量不要出现那样的漏洞。”卢一萍说。
语言中同样存在真实的问题,通过采访中的讲述,卢一萍希望还原历史中农民的语言方式、流民的语言方式、海盗的语言方式。在他看来,小说“更多是普通人的史诗”,“因为普通人的很多东西是没有记述的,就像流水一样流逝了。小说家的职责,是把那些会流失的声音重新打捞上来。”
嘉宾为读者签名
谈到先锋文学,谢锦认为文学本身就有一种先锋性,先锋的意义便在于推翻了我们以往认知和写作的定式。“文学一直在发展,就是因为每一种文学都带有先锋性,如同哲学的否定之否定揭示了一种上升发展,我对文学的认识也是这样的。”
木叶在《少水鱼》的欲望中同样看到了创造。正如佛经的偈语所言,我们都面临着少水鱼的境遇,不断遭遇挑战和变化,“上帝不会让你在充分准备之后,才开始一个新的人生”。小说能够让我们思索,“这个时候该如何摆动身躯,重新确立生命,让对世界真正的渴望成为创造与生活的动力。”
思南读书会NO.442
现场:王若虚
直播:张师恒
撰稿:王瑞琳
改稿:郭 浏
摄影:迟 惠
编辑:邹应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