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1日12:37 来源:思南读书会 作者:思南读书会 点击: 次
从左至右为木叶、王晴飞、张定浩、黄德海
撰稿:周欣怡
1月20日下午,评论家王晴飞携新书《摸象集》与评论家黄德海、张定浩、木叶共同做客思南读书会445期,与读者共同探讨文学批评的功能和意义。
摸索世界的整体性
《摸象集》收录了王晴飞近年来的文学评论,包含了作家作品论和对于文学批评本身的认知与思考,作者将具体文本置于文学传统和时代精神的双重脉络中,发现其中的常态与变量,表达个人对于文学与自我和时代关系的理解。
王晴飞
关于书名,王晴飞谈到,当现代社会变得越来越庞大复杂,就像摸不到全身的大象一样,要理解它的整体性变得困难,我们能做的只有发现它的边边角角。“我觉得文学的独特性在于,它是直击人心的。文学是我们对这个世界最敏感、最直接的感受。在世界碎片化之后,它最能够使我们接近这个世界的整体性,也最能够使我们人与人之间接近彼此。”
黄德海
“面对整体性世界的时候,我们跟摸象的盲人是相似的。我们不断通过自己的局限摸索整体性的过程,才是好的过程。”黄德海还提醒,我们应对整体性的结论保持一定的警惕,避免它们带来的切实伤害。
木叶
文学批评究竟是庖丁解牛还是盲人摸象,木叶认为,这种困惑正是文学和文学评论当下的处境,我们最后需要回归到具体的事物身上。他谈到,王晴飞的评论像水流一般有行有止,处理得很有意味。
张定浩
作为回应,王晴飞坦言,与作家不同,身为评论家,他所作的努力是从原来写学术论文的思维和腔调里挣脱出来,尽量多体贴作品、体贴作家,与同行对话。“文学应该是一个大文学,一个广大的文学。我们为什么读文学、评论文学,当然是希望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让我们的精神更广大一些,让我们更多地、更体贴地理解他人。这是文学最重要的功能。”王晴飞说。
文学的世道人心
《摸象集》对于作家及作品的选择亦有讲究。其中一类作家已经具有相对稳定的地位,但是常读常新。而那些相对比较年轻、比较具有实验性的作家能够打破常规性思维,突破既定认知。而在一些新作品里,存在着中国传统文学的痕迹,这种连续性有助于我们把握中国文化的潜在结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书中将它们作为典型进行普遍现象的分析。
现场读者
张定浩回顾了现代文学的起步阶段。在那个时代,大家既是写作者又是批评者,于是文学批评温和又严肃,扎实细密,直言不讳,同时充满了理解和同情。“批评的目的是什么?在现代文学领域里更多是为人生的批评,考虑的是这个小说对于世道人心有什么帮助。文学和生活之间紧密的关系是早期现代文学里特别关心的问题。”
在张定浩看来,王晴飞的批评非常宽厚,对作者充满理解。“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张定浩引用鲁迅的这两句诗来形容好的文学批评。好的批评家想要直言不讳的东西与他内心另一面的温厚是一体的,这种温厚的展开需要积累。而好的文学批评能够兼具可读性和启发性,独立于评论的对象本身。
现场读者
张定浩谈到,批评的写作者同时也是文学的写作者,因为他们直接面对的是读者。文学评论本身成为文学的一部分,而非附庸。文学讨论经常会有“写什么”与“怎么写”的问题,如今却在评论家和作家之间发生了颠倒。“一个作家更加应该关心‘写什么’,关心重要的、世道人心的东西,这是作家的基本。而评论家首先应该关心‘怎么写’。这个‘怎么写’里有两方面,他既要关心这个作家怎么展开文本,同时要关心自己的评论怎么写。这两点是很重要的。”
理想的文学批评
什么是好的文学评论?木叶认为,好的文学评论,无形中会召唤到读者,召唤到作者本身,也召唤到文本内在或者游离溢出的部分。我们的问题在于如何找到自己,如何找到新的先锋性或者启示性。
读者提问
王晴飞表示,好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不能够用公式来表示。他引用朱熹的“虚心”来描述自己的读书体验:只有把心放空、不怀成见地去读书,顺着内容充分理解书中每一个隐秘的角落,再与自己原有的看法碰撞,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对它做出评判。“这不仅仅是理解作品的过程,也是自我丰富的过程。只有这样‘虚与委蛇’地看它,才能从里面学到好的东西。这时候不完全是我在评判它,它也在不断地修改我、丰富我。”
黄德海赞同,所有的阅读都应该先不存成见,没有立场。而现在很多文学评论巨大的问题就在于根本不会跟着作品走,只是在说自己。“文学批评很重要的作用,就是重新贡献我们的文学趣味,把陈词滥调包裹的烂东西检查出来,回头去说我们认出的好东西。”
“假如一个时代一直为一本不好的书说话,普通读者的趣味就会发生怀疑。它会产生两种结果:一种他会相信这本书是好的,遵从这样的文学趣味;另外一种他会抛弃这个领域,对整个文学产生怀疑。要么顺从,要么完全否定,这两种都无益于文学和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好的批评就是要跟这样的东西做斗争,一方面赞美难以赞美的东西,另一方面跟同行批评的东西做斗争。”张定浩说。
嘉宾为读者签名
在木叶看来,一篇文学评论本身是公器,它注定要逃离作者已死的状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好的文学评论,应该是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这并非为了迎合读者,只有先悦己,才能成为好的评论。文学与评论之间存在某种同构,能够深入其中,又能够溢出,“让你知道自己的不足,也知道文学有它另外的光亮,这是文学评论很美好的地方。”
黄德海坦言,理想的文学批评是不断摸索什么是理想写作状态的过程。不光是文学评论写作者,任何一个写作者都是这样,不停地找一个更好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想法。“这就是文学的作用,它不像其他的知识,可以给你一些具体的东西,知道了什么,或者多了什么。文学不给你这些东西,但是文学会让你元气增加,给你力量,让你的精神状态变得更好。”王晴飞如是说。
思南读书会NO.445
现场:戚译心
直播:林悦宁
撰稿:周欣怡
改稿:郭 浏
摄影:隋 文
编辑:邹应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