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学信息

文学的家国表达——彭学明长篇小说《爹》品读

2024年12月11日15:16 来源:思南读书会 作者:思南读书会 点击:

从左至右为孙甘露、彭学明、杨扬、吴俊

撰稿:闵佳麟

6月23日晚,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小说家彭学明从北京远道而来,与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学者吴俊,上海作协副主席、文学评论家、学者杨扬共同做客第463期思南读书会,在夏夜里带领读者们品读他的新作——《爹》。上海作协副主席、作家孙甘露主持本次读书会。

彭学明

“爹娘大过天。”继《娘》之后,《爹》的写作仿佛是自然而然。然而一开始,在准备回应读者期待,写《爹》的时候,彭学明却遇到了困难:没见过爹,连爹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他对“父亲”有着很复杂的感情:小时候渴望父爱,特别是受到委屈或者有坎坷的时候,他想要是父亲在多好。但想到娘受到的伤害、磨难就恨爹,根本不愿提起。但写作了《娘》之后,他慢慢想通了,爹娘共同塑造了生命,作为子女没有理由去苛求父母。想开后,他与父亲和解了,与自我和解了,重新理解了父亲和父爱。自我救赎构成了彭学明写作的契机,“放下了自己,也赢得了世界。”

孙甘露

没见过父亲,在小说中创作一个“父亲”,彭学明说,这是基于他对于故土湘西深厚的情感。湘西有着极厚重的文化积淀,从抗倭到抗战,在追寻父亲和父亲一辈人的人生轨迹和人生命运的过程中,他嵌入了整个湘西的历史,把忠孝仁礼义等所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都集于父辈一身。通过《爹》的书写,他拂去覆盖在湘西辉煌而宏阔的历史身上的尘埃。用湘西的大地骨血和湘西的民族精神重新孕育起“父亲”,一个脱胎换骨的形象。

杨扬

提及故土湘西,彭学明满是怀念和自豪。对于吴俊提出的“湘西土匪”的刻板印象,彭学明回应道:他写作平民英雄,便是要解除世人对湘西的误读,还原真实的湘西。吴俊指出,致敬父辈,致敬故土,是《爹》写作的很大动力。

吴俊

彭学明怀念父亲留下的文化财富,对父亲越发理解,也越发感激父母,感激故土,感激土地上积淀的文化。他期待着《爹》的忠、《娘》的孝能够成为湘西乡村振兴的文化符号,通过打造“爹娘寨”文学乡村振兴,让文学作品与时代建设同频共振,为乡村振兴、家乡建设赋能加速。

现场读者

从文学史的角度,吴俊指出,彭学明把个人经验中的地域代入中国的历史。《爹》代表了当代文学从地方、地域向历史纵深延伸,又紧密结合当下的文学代表作。杨扬认为,从历史角度上来看,《爹》就像是一部地方志,承载着湘西地方历史的厚度。其后,孙甘露与彭学明共谈了非虚构写作的问题。彭学明说,虚构是小细节的虚构,凡人物皆有原型。他希望通过赋予每个人不同的人生命运和不同的人生轨迹,来体现他们不同的人生品格和民间品格。
吴俊总结道,《爹》的创作,是以个人进入历史,以文学的方式完成。以家族亲情的故事呈现湘西之复杂性,是不可多得的高手之作。杨扬推荐读者们都去读一读《爹》。

嘉宾为读者签名

分享会在彭学明以湘西方言朗诵的选段中收尾,而湘西的风情,仍余韵悠长地缭绕在读者心中。

思南读书会NO.463

现场:王若虚

直播:庄清扬

撰稿:闵佳麟

改稿:郭  浏

摄影:隋  文

编辑:邹应菊

上海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3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