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作协动态

市作协行走课堂第三季培训活动成功举行

2025年05月16日20:16 来源:组织人事室 作者:组织人事室 点击:

5月9日至14日,以“创新江南文化,发扬中华文明”为主题的行走课堂系列培训活动第三季在沪、苏两地开展。培训活动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办,上海作协组织人事室、创联室、上海网络作协、华语文学网共同承办。江苏作协和南京、无锡、常州、镇江四地文联作协以及上海松江文旅局对本次行走课堂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近40位优秀的网络作家和自由写作者参加了培训活动。

行前,上海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马文运做了开班动员。他指出,上海作协举办行走课堂培训活动的目的,是要在行走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增强文化自信,让文化自信跃然于纸上笔尖,通过文学作品传递感染每一个读者;同时,要在行走中了解社会发展,感受时代脉搏,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创作出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精品力作。

之后,作家学员们行走于上海松江和江苏无锡、常州、镇江、南京等地,深入江南文化腹地,感受千年文脉的传承和创新。

上海松江云间粮仓,废弃的粮仓经过现代设计和文化创意的改造,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和活力;无锡东林书院,现代学子的郎朗读书声延续着古代江南士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家国情怀和经世致用精神;宜兴陶瓷、南京云锦和常州梳篦、留青竹刻以及乱针绣,通过匠人手作与文化艺术的完美结合充分展现了实用基础上更高的审美追求;“江南名士第一巷”的常州青果巷、“江南第一古村”梁祝传说故事《华山畿》的发源地镇江华山村,分别通过保留江南传统民居风貌上的创新改造和民间古老传说当代艺术的现代化演绎,增添了江南文化的魅力和活力;历代名人踏足的镇江北固山,立足山头,远望长江,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再现了“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江南文化图景。

为期六天的行程,除参观学习外,分别在上海和无锡举办了两场专题讲座:华东师大瞿俊教授的讲座《中华文明现代转型与江南文化的创新发展》将江南文化放置在中华文明的整体视野中,各地域文化如“满天星”各自闪耀又相互交融,华夏文明繁荣的关键在于文化的认同;江南大学庄若江教授的讲座《江南文脉及其精神图谱》从历史角度梳理江南的地缘界定以及文明演进过程,铺陈出江南“开放包容、兼收善纳、崇文重教、文化昌明”的精神图谱。同时,行走课堂分别在东林书院和北固山上开展了两场学员沙龙,并在每日晚餐后在下榻的饭店进行了专题分组讨论。丰富多样的培训活动内容与紧凑高效的行程设计,为网络作家与自由写作者搭建了从“书斋案头”通往“社会生活”的桥梁,使他们能够反复地通过看、学、思、辩,深切地感受江南文化的深厚底蕴,敏锐发现文学创作的灵感源泉,自觉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行程中还安排参观了瞿秋白同志纪念馆,作家学员集体瞻仰了这位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和中国革命文学的奠基者之一的革命烈士的生平,为他的革命精神和家国大义所感动和激励。

最后,在南京世界文学会客厅举行了沪苏作家对谈和捐书仪式。仪式前,南京文联领导、上海作协领导和江苏作协领导分别作了致辞。南京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子认为:上海作协的行走课堂对于推动两地文学事业的交流与发展非常有意义,希望作家们能够在文学作品中反映出多姿多彩的江南。江苏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杨发孟说: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两地的文化交流,共同挖掘江南文化的时代价值。上海作协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高渊表示:感谢江苏作协和各地文联作协的热情接待,沪苏两地作家沟通交流非常多,上海作家以行走课堂方式走向了社会和大自然,实地感受了江南文化历史的底蕴。高渊代表上海作协分别向江苏作协和南京文联作协赠送了一套近年来组织创作的“红色起点”书系。

上海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3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