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学活动 > 上海国际文学周

借镜观看:青年翻译家上海沙龙

2014年08月19日09:14 来源:上海作家网 作者:创联室 点击:

8月18日下午2点,上海国际文学周系列活动“借镜观看:青年翻译家上海沙龙”在思南文学之家如期举行。到场嘉宾有曹元勇、袁筱一、黄旻宁、冯涛、于是、btr、周嘉宁,几位著名的青年翻译家和现场读者分享了他们的翻译经历与文学体验。

主持人曹元勇不禁感叹:“我已不是青年,而今天坐在这里感觉自己又年轻了。”他首先发问,“因为我们确实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这个情况下我们为什么还在做翻译,做文学翻译?而且我们几位也都知道,现在文学翻译的稿酬是很低的,这样的条件下为什么还要做文学翻译?”

著名翻译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袁筱一答道:“首先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我们为什么要翻译?大概所有的做文学翻译的人只有一个愿意,那就是因为喜欢,因为翻译是一件和语言有相关的事情,语言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

我同时也想强调的一件事情是,就是翻译他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自己的作品不朽,不是为了自己的翻译作品不朽,这可能和作品有差别。翻译不是唯一的答案,翻译最伟大的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进行了语言的探索,这个过程要远远大于结果,因为着落在语言的形式以后,我想文字以这样的方式固定下来就毫无价值。如果它还有不断的引起新的翻译,或者是人家能够做一些别的角度的探索,那才是有价值的。

曹元勇总结为“文学有时很有魔力,让人深陷其中”。

btr则说道:“我是只是喜欢文学本身。之所以为什么觉得需要翻译?我想只有一个理由,就是翻译对自己的写作有好处,这是非常自私的理由。我想是基于一种对现有的语言不满,就是对于一种语言所谓的和谐性的过分要求,但是翻译并不是这样的,翻译可以让我们掌握一些新的语言。”btr以台湾作家夏雨的作品《粉红色的噪音》为例,说明翻译为来的语言提供了一些噪音,而这些噪音是粉色的,是迷人的。

面对关于中国翻译奖项很少的问题,袁筱一说道:“对我而言奖项一直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至于大家说翻译的质量差,因为现在翻译的人很多,翻译的门槛也很低,当然门槛低是一件好事。其实作为一个写作的是作为从事翻译的也好,我觉得如果你是真的,就是喜欢这个事情,做这个事情得奖或者是不得奖跟你做这个事情没有关系。”

黄旻宁补充道:“我坚决否认翻译质量在每况愈下,首先要知道不存在没有硬伤的译作,其次是在当代翻译的人越来越多,翻译门槛越来越低,质量差的作品被显露出来的几率也更高。

提及翻译的质量,冯涛认为翻译没有标准答案,“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直译、意译哪个更好没有界定,每部文学作品都有它的风格,文雅也好,粗俗也好,翻译要做到把握原著的节奏,对得起原著,也对得起读者。

到了读者提问环节,有读者提问:“现在文化的输出和输入是什么状况,在现在的环境当中。这种翻译的角色对于我们国家的文化,能不能成为一种社会的主流,能不能起到一定的责任?谢谢。

袁筱一回答道:“我认为输出和输入这两个概念首先不太好,我本人是不赞同的所谓输出和输入,我们现在特别强调文化的输出。其实文化的交流是他本身的属性,即使你不要有什么大力的推动输出或者什么,他只是处在不同阶段而已。翻译是一直存在的,他一直存在的必要性就是因为文化有这个特性,要不然文化自己就会死掉的。他处在哪一个阶段是他自然的过程,当然会有社会的、经济的因素会产生影响,当然这些影响是没有办法硬拿过来,这是肯定的。所以说我本身不太赞同。当然你也问到翻译的重要性,我想这个就不用说了,我们今天坐在这里,要是觉得翻译不重要,那么我们真的是没有必要坐在这了。现在在阅读的构成当中,哪有说阅读是百分之百自己的文化,其实都是交流后的,哪怕是传统的东西都是交流后的结果。

在嘉宾与现场读者的热烈交流中,此次活动也逐渐走进尾声,短短两个小时中,嘉宾们精彩的发言让我们看见翻译界的现状,也感受到译者们的爱与坚持。

上海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