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作协动态

李冰:纪念巴金 学习巴金

2014年11月25日14:31 来源:文汇报 作者:李冰 点击:

今天是巴金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日。特转发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李冰的文章《纪念巴金 学习巴金》,隆重纪念巴金先生。

 

  巴金先生是五四新文学洪流中涌现出来的杰出文学大师,是享誉中外的伟大作家。巴金先生在半个多世纪的文学生涯中创作出的优秀作品,影响了一代代读者。想当年,不知多少热血青年读着巴金的著作,冲破封建桎梏,寻求独立自主的人生;不知多少热血青年怀揣着巴金的著作,奔向延安,投身民族解放的洪流。巴金先生是一个时代的代言人,他以精湛的艺术为二十世纪的中国留下了一个个难忘的文学形像,他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期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的方向,是我们应该永远珍惜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巴金先生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巴金先生在外国同行和读者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受到广泛尊重。在对外文学交流中,每当我们介绍巴金先生,在对方的言语和神情中,我们都能读到赞叹和崇敬。而每到这时,我们都更深切地感悟到巴金先生这面中国文学旗帜的光辉,心中油然而生对巴金先生的热爱和巴金先生带给中国文学的骄傲。

  巴金先生的艺术成就、道德人格、宽广胸怀、深厚学养,是我们文学后来人学习的榜样。向巴金先生学什么,需要深入总结提炼;怎么学,需要用一生去实践。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上提出的各项原则、要求时,我们更应该对照巴金先生查找差距,见贤思齐。

  巴金先生对祖国、对人民充满着炽热的爱和纯真的情。他曾经说过:“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我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与祖国和人民同甘苦、共命运的胸怀,造就了巴金作品的不朽品格。无论是在抗战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巴金都奔波在祖国的大地上,用他那支不知疲倦的笔描绘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灵魂,传达出中国人民心底的美好梦想和真挚的情感。他长期的艺术实践和丰富的创作成果证明,一个作家要取得成就,必须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而决不能无视祖国的呼唤和人民的呼声。今天,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正意气风发地前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家,伟大的实践期盼伟大的作品。我们要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热情书写“中国梦”,弘扬“中国精神”,把对祖国和人民的爱体现在字里行间。那种刻意把祖国往龌龊里写,把人民往愚昧里写的行为,既违背了事实,也违背了良心。任何社会都有真善美和假恶丑,关键在于分清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面对同样的社会和人群,站在不一样的立场就有不一样的感情,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写出不一样的作品。所以说,有没有感情,对谁有感情,决定着文艺创作的命运。一个优秀作家必须对人民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在这方面,党员作家对自己要求应该更高、更严格一些,因为党员曾经在党旗下庄严地举手宣誓。

  巴金先生一生潜心创作,为读者奉献大批精品力作。对于作家来说,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自身之本。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也是表面文章,甚至有炒作之嫌。巴金先生曾反复讲过,作家的名字只有署在自己的作品上才有意义,一个作家只有拿出作品来才不辜负这个光荣的称号。巴金先生著作等身,他的全集有二十六卷,译文全集有十卷,还有大量佚文。这些都是作家的心血和汗水。从《家》《春》《秋》,到《憩园》《寒夜》,再到《随想录》,巴金不同时期的创作都有精品有“高峰”。现在,我国的文学事业繁荣发展。就创作的数量讲,在世界各国中名列前茅,也有不少优秀作品。但仍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我相信在作家中,没有人不懂得“十年磨一剑”的道理,没有人不知道“精益求精”的重要,为什么急于求成、粗制滥造、低级趣味还会大行其道,甚至庸品遮蔽精品、劣币驱逐良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心态浮躁。浮躁是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心态扭曲,是迷失方向的具体反映。当然,浮躁并不是文学界所独有的,是整个社会的病症。由于浮躁便滋长了唯利是图、拜金主义,把经济效益凌驾于社会效益之上,把商业价值凌驾于审美价值之上;由于浮躁便丢弃了职业操守,是非不分,善恶不辨,搜奇猎艳,低级趣味;由于浮躁便挖空心思沽名钓誉,遇到文学评奖就不择手段运作,甚至把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由于浮躁便亵渎了文艺批评的尊严,作者把作品研讨会变成推销广告,评论者把参会变成逢场作戏,如此等等。在贯彻落实文艺座谈会精神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解决文学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巴金先生学养深厚,才华出众,是个大学问家。巴金先生除了文学创作之外,还有多方面的贡献。作为翻译家,他翻译的屠格涅夫、高尔基、王尔德等人的作品,至今仍是读者喜爱的译林经典。作为出版家,他主持的出版社编辑的丛书、杂志,推出的作品,已经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精彩篇章。我参观巴金故居时,看到巴金先生用过的多种外语词典和他的译著。听介绍才知道,巴金先生存有外语词典312种,外语语法工具书61种,他精通英语、法语、俄语、世界语,还能阅读德语、意大利语、日语、西班牙语等等。我们不禁惊讶和赞叹:这是多么可敬的勤学、博学的老人。我不禁想到,过去的鲁迅、郭沫若、巴金以及后来的钱钟书、杨绛、叶君健等都既是大作家又是大翻译家,而现在有这样学识者已鲜有闻。为什么?因为不苦心做学问了。有的不是整天围着书桌转,而是经常围着酒桌转,把功夫花在做学问以外的其他事情上去了。知识储备不足、艺术准备不够,何来厚积薄发,何领文坛风骚?!

  巴金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九年了,但我们感到他一刻也没离开我们,这位任职27年的中国作协主席还在我们中间。走进中国现代文学馆,我们能看到巴金先生的铜像伫立在那里,巴金先生题写的“中国现代文学馆”几个遒劲的大字镶嵌在那里。巴金先生的手模印在现代文学馆的纪念物上,巴金先生的文学实物存放在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展馆和文物库里。中国现代文学馆这座建筑是巴金先生提议才得以兴建的,中国现代文学馆本身就是巴金先生的纪念碑。光阴流逝,巴金先生及其作品的魅力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更显示出恒久的力量、闪现出不灭的光芒。自觉地从巴金先生那里汲取力量,以他为典范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文学艺术,不断攀登高峰,是我们后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

 

 

 

 

 

 

 

 

 

 

 

 

 

 

 

 

 

 

 

 

 

 

 

 

 

 

 

 

上海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