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学信息

解放日报:市作协迎首位聋人作家谢忠明

2015年01月15日15:02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施晨露 点击:

市作协迎首位聋人作家

52岁谢忠明:写作让我感到身上的束缚打开了

巨鹿路675号,上海市作家协会所在地,这里是很多文学爱好者心中的殿堂。作为新会员,52岁的谢忠民昨天下午第一次踏进这里。他比划着说:“在我的世界里,已经长久没有这样激动的事了。”

谢忠民(笔名谢忠明)是一位聋人,作协特地请来一位手语翻译边海桢协助他参加新会员座谈会。开会时,他专注地盯着翻译的动作,不时点头。轮到他自我介绍时,大厅里欢迎的掌声格外热烈。

  

“我只是想试试看,没想到作协真的接受了我。”谢忠民从小爱读书,少年时期正逢“文革”,阅读经历与同龄人无异,“当时书很少,看的多是手抄本。喜欢前苏联作家的作品,最喜欢《静静的顿河》。”学美术设计的他后来在邮政公司工作,但对文学的热情一直没有消失。身处无声世界,他的文学创作之路就更难了。“苦闷”,他用手语反复表达这层意思,难以与有声世界沟通,而无声世界里缺乏理解他文学感觉的人。为了多看看外面的世界,接近40岁时,他去美国进修英语3年,后因为脑溢血不得不中断留学。“现在一天时间怎么分配?读书写作各占多少比例?”面对提问,谢忠民说:“我的全部时间就是在不停地写。”

  

“收到谢忠民的入会申请是去年夏天,这是一份从网上下载的表格,内容不完整。”市作协创联室主任、作家薛舒回忆。拿着这份不完整的申请表,她拨通了表格上的联系电话,想提醒申请者补充。“接电话的是谢忠民的父亲,他告诉我谢忠民是聋人,要用电子邮件和他联系。”再看申请表,谢忠民的履历中确有上海市虹口区聋哑学校的就读经历。可除此之外,他并没有强调自己聋人身份,基本情况只写着“从2004年开始发表作品,创作共计25万字,独立创作并结集出版文学专著两本”。

  

“他的文字敏感细腻,从作品中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位易感的作者。”收到谢忠民的入会申请后,薛舒又在担任市民写作大赛评委时读到谢忠民的文章,“写他小时候上海的老虎灶,细节很生动。”为了确认谢忠民的具体情况,去年11月底,在新会员资格审核前,薛舒还特地到谢忠民家中拜访。“我们用笔谈方式交流,我能感受到他浓重的文学情结。”薛舒在谢忠民家看到很多他发表过的作品、获奖证书和一些民间写作协会的会员证,对《笔谈的意义》和《无声的家庭》两篇散文,印象特别深。

  

“在谢忠民的无声世界中,文学既是他倾听世界的方式,也是他与世界沟通的桥梁。他的创作量很大,也很努力,我不能说他写得是最好的,但文字中的真诚是独一无二的。”让薛舒感到特别有意思的是,通过电子邮件交流时,她发现谢忠民的语言如诗一般跳跃。谢忠民投稿只能通过网上一些渠道,发表的作品量距离市作协的入会门槛有一定距离,“但审核资格时,大家一致通过他的申请。文学就是让每一个人的灵魂得到尊重、获得光明,对谢忠民来说,文学的意义可能更重大。”薛舒说。

  

谢忠民是上海市作家协会吸收的第一位聋人作家。市作协党组书记汪澜说,作协将关注他今后的写作,有针对性地为他服务,包括推荐他的作品等。“请他多来参加各类文学活动,让他发现在这儿能找到什么。”在薛舒看来,作协对谢忠民的服务并不是单向的给予,也是有声与无声世界的互相沟通与借鉴,“我很好奇他在无声世界里如何感知这个世界。”

  

“写作就像是一种解放,我感到原本在我身上的束缚打开了。”通过手语翻译“听到”薛舒的这个“好奇”,谢忠明这样表述。

上海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