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曜五窟:文明的造型探源

阿城先生新著《昙曜五窟:文明的造型探源》紧接《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之后,连续构成中央美院讲座课程的全貌。
时间:4月20日(周六)14:00-16:00
地点:思南文学之家(复兴中路505号)
嘉宾:阿城
主持:黄德海

嘉宾介绍



阿城先生新著《昙曜五窟:文明的造型探源》紧接《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
《昙曜五窟:文明的造型探源》
是作者接续《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讲述中国文化脉络的著作...
个人简介
黄德海,评论家,《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著有《诗经消息》《书到今生读已迟》《若将飞而未翔》《个人底本》等,编选有《书读完了》《文化三书》《野味读书》等。

文字实录



阿城:北极星在古人心中是什么?

       4月20日下午,阿城带着新作《昙曜五窟:文明的造型探源》来到思南读书会第294期现场,与读者分享了中国古代造型艺术的来源及其流变。青年评论家黄德海担任活动主持。详情

  天极神符的演变


  阿城的讲座从一张北极星图开始。由于地球自转,仿佛所有能看到的星星都围绕着北极星转动。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北极星被尊称为极、天极、一、太一,泰山是历代统治者祭祀它的高坛。阿城介绍,由于北极星具有唯一性,所以它被古人尊为唯一的神,而东方苍龙,南方朱雀等只能算是灵。


  在殷商周时期,青铜器上都刻有天极神符,它代表着祭祀的合法性。西周早期的天极神符完全继承了殷商时代,但是到了西周晚期,天极神符消失了。阿城说,“天极神符一旦消失,一定是有大事发生了。”西周晚期,周厉王暴虐,国人愤起驱逐,国政由贵族联席治理,将国号定为“共和”。


  与政治变动同步,“共和”时期出现了新的祭祀图案:多个天极神符型平等排列,规律性地环绕着礼器。到了秦朝,秦王权力不断扩大,秦鼎“素面无纹”。阿城说,“王是祭祀者,神为被祭祀者。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自称神,所以青铜器必然空了,不再有天极神符。


  “宅兹中国”不是一个地理概念


  1963年,陕西省宝鸡市贾村镇农民无意中挖出了一个尊,后被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纳入馆藏

……【详情】

现场嘉宾
阿城
现场读者
《昙曜五窟:文明的造型探源》
本期读书会图书
读者
现场嘉宾
读者

现场图集